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03-29 18:38 来源: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3月26日在殷都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殷都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及“十三五”主要成就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区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企业经营困难增多,财税增收难度加大。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监督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13441”总体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经济运行逐步回暖,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28.5亿元,同比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8.4亿元,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2亿元,同比下降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82亿元,同比增长1.54%。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扛牢防控责任,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区委、区政府紧急部署,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广大农村(社区)紧急行动,用最短的时间在全区构建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大格局。采取各种形式铺天盖地进行宣传,广大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形成了全民共防的浓厚氛围。广大企业、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捐款捐物,形成了全社会一致行动的强大合力。广大医务工作者、干部职工、农村(社区)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成为抗疫斗争的中坚力量。创新工作举措,坚持从快从严、做实做细,努力做好排查、隔离、留观、流调等各项工作,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疫情集中防控期间,累计排查武汉、北京返安等各类重点人员2.62万人次,排查进入辖区车辆6.15万辆次,集中隔离570人,对33个疑似病例采取精准防控措施,5个确诊病例、3个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治愈出院。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工作,对124家重点企业实行“清单式管理、保姆式服务”,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为经济社会平稳有序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续做好冷链食品检测等各项工作,疫情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

(二)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工业发展顶压前行。钢铁、焦化、铁合金三大行业整合取得明显进展。沙钢集团牵头实施的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协议已经签订,企业之间谈判进入实质性关键阶段。利源集团、顺成集团、鑫磊集团等三家焦化企业新建6.25m大型焦炉项目日夜兼程、超常推进,陆续建成。铁合金企业搬迁入园工作有序实施,合金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厂房和入园道路正在建设。工业转型项目迎难而上。以“一区一园”为主要平台,实施重大工业项目12个。在产业集聚区,以绿色装配式建筑为重点,中鼎智能家具一期、华诚博远钢结构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龙腾公司无缝管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在新型化工园区,以精细化工延链补链强链精链为重点,利源集团橡胶促进剂、顺成集团LNG等项目开始建设。全区工业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文旅项目全面实施。殷墟遗址博物馆项目完成拆迁已开工建设,殷墟宫庙区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文旅新城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安阳高陵本体保护与展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文物展陈施工正在进行,景观整治工程设计方案已上报上级文物部门,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启动。马氏庄园保4A争5A提质创建正在全面开展。安钢集团3A级工业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全域旅游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其他主导产业统筹推进。安西联络线及物流园区项目已经开工。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完成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6.16亿元,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我区重点企业提供大额贷款100.67亿元,发放普惠金融贷款55.65亿元,有效缓解了辖区企业融资难问题。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突出。以“四比四看”活动为抓手,创新招商方式,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9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7个,引进省外资金119亿元。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468.49亿元,年度投资目标92.2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4.35亿元。其中,2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3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24%。全市四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三次都在我区举行。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三)聚力决战收官,三大攻坚持续纵深推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落实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个不摘”,坚持“输血”“造血”双轮驱动,突出培育壮大扶贫产业,深化创新带贫机制,全力打赢精准脱贫、防止返贫、阻止致贫“三大战役”。高质量完成了剩余380户799人脱贫任务,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1381”环保工作思路,科学治污,精准发力,生态殷都建设成效显著。新国控站点建成启用,示范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全省示范区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我区举行。4.3m焦炉关停淘汰、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工业炉窑专项治理、企业“退城进园”等工作扎实开展。对全区611家企业制定了差异化管控措施,实现了涉气企业全覆盖。深入开展散煤治理和扬尘管控,工作基础全面加强。全年PM10、PM2.5、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增”,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认真落实“河长制”,水污染防治扎实开展,五道沟截流等6个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全部完成。西部矿山生态修复深入实施,7个标段的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800亩。持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非法采砂专项行动,私挖乱采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全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应急管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持续抓好非法集资处置、问题楼盘化解、政府债务及金融行业风险防范等工作,特别是有效防范4.3m焦炉关停淘汰带来的企业担保链、资金链、危化安全等各类次生风险,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统筹城乡建设,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城区建设全面提质。棚户区改造项目持续推进。戚家庄郝家桥项目交房,文源项目一期基本具备交房条件,大棚改一期、二期及王邵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扎实进行。完成钢五社区等11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受益居民1.6万户、5万余人。市政道路建设加快推进。钢一路等4条市政道路完工通车。铁西路等6条道路街区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建成街头绿地游园15个。扎实开展创文创卫等工作,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路域环境持续提升。中轴线北延、新S301工程东段已完工,安姚路拓宽工程正在施工,中轴线下穿“两桥”工程建成通车。开展“路域环境提升、助推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道路两侧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完成磊口乡、安丰乡“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伦掌镇成为“四好农村路”达标乡镇。

水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殷都区水生态暨水冶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河道治理及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完工,珍珠泉公园修缮与维护工程基本具备开园条件,水冶古镇建设已经启动。安阳河、粉红江系统治理工程正在分段实施。

(五)注重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有序实施

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88万亩,持续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壮大谷子、红薯、食用菌、花椒四大产业,都里大红袍花椒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至638家,我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持续实施“空心村”治理和工矿废弃地治理,整治乡村建设用地1700亩。不断推进“厕所革命”,全区户厕改造率达到85%。以G341等4条廊道和北岭森林公园、新型化工园区为重点,完成绿化造林1.35万亩。铜冶镇东积善村、富家沟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扎实做好“整乡推进、整乡示范”工作,围绕安林路、安姚路、大白线重点实施的“两横一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效显著,许家沟乡岗西村、磊口乡清峪村、安丰乡张家庄村等100余个村庄的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六)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持续提升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认真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和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工作,事项录入率和办事指南要素准确度均达到98%以上,网上可办率实现100%。“互联网+监管”深入进行,监管更加公开透明。落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四级十同”要求,基本实现审批事项标准化,为实现同城通办、异地可办、多渠道办理奠定了基础。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党政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就近办”水平得到提升。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审批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基本具备4小时完成审批全流程条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深入开展。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加快进行,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

其他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归属进一步明晰。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步伐加快,已进入实质性整合阶段。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国土“三调”顺利通过国家核查验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高质量完成。

(七)聚焦民本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殷都初中项目已破解资金瓶颈,进场施工。39个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工程,34个已完工,其他5个主体完工。职教中心项目完成选址和立项,正在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新招聘教师91名。持续推进特色品牌学校建设,曲沟镇二中等14所中小学被确定为特色学校。致力打造教育名片,投资引进上海爱立诚教育集团对外国语中学、外国语小学进行托管运营。

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提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统筹推进,11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系统与区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深化,医保基金实现结余。疫情防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应急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等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城镇就业、农民工创业人数持续增加。妇女儿童、老龄、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并高质量通过国家抽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功。殷墟文物保护工作扎实开展,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

过去一年,我们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03件。强化审计监督,以敬畏之心切实做好各级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工作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各位代表!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面临区域调整的新形势,面对繁重艰巨的新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13441”总体思路,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发展格局实现大拓展。过去五年,基本是区域调整后的五年。五年来,新殷都体制、人员、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空间、发展格局大幅拓展。区域面积由69.5平方公里增至687平方公里,人口由24.5万人增至72万人,按可比价格计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较2017年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7年的12.7亿元增至20.82亿元,大区地位、大区形象不断树立,大区责任、大区担当切实增强。

这五年,产业发展迈出大步伐。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显著成效。钢铁、焦化、铁合金三大行业整合正在加紧进行,工业、文化旅游、金融、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对经济支撑、财税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实施重大工业项目近40个,产业集聚区、新型化工园区平台承载能力持续增强,绿色装配式建筑、精细化工已经成为驱动全区工业发展的新引擎。殷墟遗址博物馆、曹操高陵、安阳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方兴未艾。累计引进各类金融企业307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

这五年,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我们始终致力城乡建设,以大投入、大手笔、大力度、大气魄,推进大交通、大城建、大水系、大绿化、大振兴,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提升。建成总长10.5公里的城市道路15条,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4983套,提质改造老旧小区129个,高标准整治道路街区6条,建成城市公园游园44处。“八纵六横”路网建设加速实施,总长37公里的7条道路竣工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完成绿化造林6.15万亩。以跃进渠技术提升及铜冶煤化工园区供水工程、殷都区水生态暨水冶特色小镇项目为代表一批水系工程全面实施。建设镇村游园112个。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8万户。

这五年,三大攻坚取得大突破。我们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不畏艰难,不断发力,打了一个个战役,攻下了一个个堡垒,取得了一个个胜利。完成33个贫困村摘帽、12873人脱贫的任务,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PM10、PM2.5年日均浓度值分别下降48.9%、57.5%,水、土环境持续稳定向好。通过在非法集资、问题楼盘、安全生产、金融风险等领域开展风险预警、系统治理,严控增量、化解存量,区域性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这五年,改革创新实现大跨越。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打破各种桎梏,向改革要效率,以创新求突破。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国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区)。国有平台公司改革正在进行。一大批体制机制革故鼎新,新制度、新探索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这五年,各项事业得到大增进。我们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民生资金累计支出84.96亿元。共实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68项。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精神,殷墟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被国家文物局誉为“堪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精神的标杆”。解决了22个村庄、4.5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新建19所、改扩建103所学校,新增学位1.7万个,殷都高中、正心中学建成使用。新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并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医疗健康集团挂牌运营。城乡低收入人员、特困供养人员、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各类群体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加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

五年的历程很不平凡,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和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努力奋斗、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殷都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企业经营困难还很多,财税增收难度还很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依然艰巨。二是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短板。传统工业占比过高,产品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的问题还很突出,发展前景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储备还不多。三是民生社会事业基础仍然较弱。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等底子薄、任务重,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短板依然突出,城乡统筹发展还需努力,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四是自身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干部不适应新常态新要求,存在本领恐慌、精神疲软、懒政怠政等现象。营商环境还需不断优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制定措施,认真解决。

二、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目标任务

当前,我们同全国全省全市一样,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走到了由大到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根据区委建议,区政府编制了《殷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到2035年,我区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城区品牌影响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省中等偏上水平。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全省重要的工业强区和文化旅游强区,殷都区旅游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文旅新城建设基本成熟,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城市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城区品质达到现代化中心城区标准。殷商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加广泛深远,在国家文化地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建引领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充分彰显,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广泛形成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转型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全力推进“工业强区、文旅兴区、商贸活区、生态美区”建设,努力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城区扩容提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助力殷都全面完成建设“千年文化古都,现代产业新城”的宏伟目标,为安阳市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发挥强大引擎作用,展现殷都价值。

战略定位是“两区三地”: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示范区。着力推动钢铁、焦化、合金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三大改造”,循序推进延链补链强链精链,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多个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由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的重大转变。

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顺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新阶段新要求,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有序推进城区、产业集聚区、园区等各类空间载体升级改造,加快营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新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人口集聚同步协调发展,为全市产城融合发展贡献“殷都经验”。

全省重要的精品钢及深加工基地。深入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企业整合,提高市场竞争新优势。支持龙头企业不断提升“优、特、精”产品比重,持续拓展下游产业链,形成结构更优、产业链更完备、竞争力更强的钢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全省重要的精品钢及深加工基地。

全省重要的新型化工及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发挥煤化工产业集聚优势,强化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和循环经济发展导向,实施产能减量置换和装备优化升级,加快推动产业链向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方向延伸,持续提升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比重,打造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型化工及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主动融入黄河文化旅游带和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突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文化品牌打造和产业集群式发展,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大文化、大旅游、大消费的良性发展格局,建设我市文化旅游发展核心引领区,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发展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创新对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区域竞争优势显著提升,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力争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优化完成新跨越。三次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制造业快速转型升级,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农业稳步迈向现代化,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精品钢及深加工、文化旅游两大产业支撑作用稳步增强,化工、合金新材料两大产业高级化水平显著提升,新动能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进步。城乡融合发展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弱项日益拉长补齐。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更加畅通,更高水平的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水平取得新突破。政府推进改革开放的能力稳步提升,全区营商环境大幅改善,政务服务更加便捷,市场活力明显增强,群众办事更加便利。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交流深入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初步形成。

——民生福祉水平达到新高度。公共服务短板得到显著改善,基本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综合承载能力得到新拓展。交通路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对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拓展。

——文化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主流思想感召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文化自信大幅提升。文化事业快速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步,多层次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规范、有序,现代化治理手段不断成熟,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

不负韶华,实干笃行。实现殷都高质量发展,开创“工业强区、文旅兴区、商贸活区、生态美区”新局面,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殷都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更是殷都区纵深推进钢铁、焦化、铁合金等行业转型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综合分析,全区发展面临的环境依然复杂,挑战和困难仍然较多,但发展机遇多于困难挑战,特别是我区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的热情高涨,只要我们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掌握工作主动权,在新起点上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PM10、PM2.5、空气优良天数等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就业、招商引资等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四比四看”活动为载体,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重大项目引进、企业整合重组、产业链条延伸、园区功能提升,使全区产业转型提档升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推动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加快整合传统产业。坚决落实中央、省、市淘汰落后产能的决策部署,力争早日完成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实现新建项目全面开工。推进焦化行业整合抢工期、赶进度,利源集团、顺成集团、鑫磊集团等三家企业的焦炉升级改造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加快合金材料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一期12栋厂房建设,推进首批34家中频电炉铁合金企业搬迁入园。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谋划的36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总投资290亿元的17个新续建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完成年度投资66亿元。立足产业集聚区,以钢铁精深加工和绿色装配式建筑为重点,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华诚博远钢结构、总投资8亿元的中鼎智能家具、总投资6.29亿元的龙腾公司无缝管等项目全面投产。立足新型化工园区,以精细化工为重点,大力推进投资7.44亿元的恺舜资源再生综合利用中心、投资7亿元的顺成集团LNG、投资2亿元的利源集团橡胶促进剂等项目建设,力争早建成、早达产、早见效。持续服务推进顺成集团与吉利集团合作的年产3000辆新能源重卡项目,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提升产业园区动能。按照园区功能定位,加快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持续提升园区功能和承载能力。在产业集聚区启动实施总投资约8亿元的生活配套设施综合体项目,打通园三路、园四路,对现有道路提标升级。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成运营,22万伏变电站年内基础设施主体完工,纬三路建成通车。高标准建设合金材料产业园区,入园道路建成通车,其他设施同步跟进,努力保持提升铁合金产业的特色和优势。

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深入挖掘利用“殷商”“曹魏”等文化名片,坚持文化铸魂、产业强基,加快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的加强安阳殷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指引,服务好总投资10.6亿元的殷墟遗址博物馆建设,支持保利文化集团深度参与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力争逐步启动文旅新城片区开发,统筹推进豫北纱厂活化利用改造、武官民俗旅游村等项目建设。安阳高陵本体保护与展示工程基本具备开馆开放条件,启动建设高陵景观工程,开工建设曹操高陵至殷墟旅游专线。以珠泉河水系为纽带,串珠成链,打造“一城一河一泉一庄园”的水冶旅游特色。殷都区水生态暨水冶特色小镇项目全面竣工,珠泉河景观突出长效管理,水冶古城基本完工。对标5A级景区要求,实施马氏庄园旅游配套设施提质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游,做好安阳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整体提升。开展唐塔、固岸墓地文物保护与开发工作。依托跃进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渔洋、古井、焦家坟等一批特色文化村落,发展“周末游”“研学游”“乡村游”“红色游”等旅游新业态。

提升商贸物流集聚水平。全力服务好安西联络线及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加快主干道路服务区建设,许家沟、洪河屯等2个服务区建成投用,水冶等6个服务区分批启动。围绕钢铁、焦化、建材、煤炭等大宗物资,依托辖区骨干企业,整合壮大物流企业,发展运输、仓储等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利源集团、中联集团等重点企业“公转铁”项目建设,提高全区绿色货运能力。持续巩固金融行业发展优势,稳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二)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开创生态建设新局面

坚持力度不减、方向不变,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科学治污,推动全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继续做好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提高国控站点及周边建管水平,确保全年数据质量。持续巩固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成果,强化常态化监测力度。以争创AB级企业为抓手,推进重点行业绿色生产水平全面提升。以施工工地、城乡道路、露天矿山、工业企业为重点,落实差异化管控措施,提升扬尘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水平。全面开展道路两侧物流园、停车场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姚路、孟蒋路、小南线绿化提升及边沟治理专项行动,改善企业周边硬件环境。

不断开展水污染防治。依托“河长制”,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谋划实施洹河(水冶镇-金线河段)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对沿洹河的19个村庄进行污水管网铺设、污水处理站建设,改善洹河水质。实施粉红江支流(西积善-双泉水库段)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以漳河为重点,采用“人防+技防”“河长+警长+检察长”模式,持续开展打击河道非法采砂专项行动。实施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着力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精准实施土污染防治。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对建设用地实施准入管理。实施最严厉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处置和倾倒危险废物行为。持续做好西部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在铜冶镇、都里镇、磊口乡、许家沟乡实施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三)突出建管结合,大力推动城乡面貌新提升

以创卫复审为契机,以“百城提质”、小城镇综合整治为支撑,全面推动城市建设提质、城乡融会贯通、乡镇容貌提升。

着力加快城区建设。把建设西部城区作为首要任务,引进战略投资者,统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片区开发。对北辛庄等63个老旧小区和王裕口、新安庄等2个城中村进行改造提质,同步对老旧小区周边钢一路等11条配套道路进行整治提升。加快大棚改一期等4个续建棚户区改造项目,力争王邵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实现竣工交房。建成TX24等3条市政道路,打通铁一路(文明大道至清风街)等5条断头路。实施拆围建绿,新建城区街头绿地11处。全面开展创卫创文工作,完善体制机制,立足根本长效,树立城区新形象。

完善西部路网设施。持续推进道路互联互通工程,新S301、安姚路拓宽工程实现全线竣工。安水快速通道提升改造工程力争年内开工。适时启动G341(许家沟至龙安区界)改建和S301跨南水北调大桥工程。逐步实施62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全力补齐农村交通设施短板。

抓好水冶城镇建设。立足安阳西部城市新中心定位,继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道路管网改造、城镇项目开发。实施辅岩路等5条道路环境整治,建成开发路南延等4条道路,推进商住小区建设,加快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努力打造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商贸繁荣的水冶组团。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解决镇区管理顽症,打造卫生清洁、秩序规范的镇区环境,努力改变水冶面貌。

统筹做好其他乡镇镇区的面貌提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大力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镇区“脏乱差”问题,提升环境质量和空间品质。实施老107国道、邺城大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区域形象。

(四)重视三农工作,着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纵深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围绕特色农业抓产业。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完成全年粮食任务。抓好高标准粮田建设,在磊口乡新建1.1万亩高标准农田。持续壮大“谷、薯、菌、椒”四大特色产业,扶持德江农业公司等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对全区497家农业合作社进行规范提升,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在工作机制、项目建设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将脱贫攻坚需要升级的农业产业、金融扶持、旅游扶贫、生态建设等发展项目,以及电力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建设项目,编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个规划一张蓝图。强化项目包装、争取上级资金能力,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工作机制,确保全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排名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完成2个“美丽小镇”、14个“四美乡村”、120户“五美庭院”创建任务。逐步探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积极推进大堰村等33个试点村示范创建。继续加强“厕所革命”工作力度,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全区改厕率达到90%以上,统筹做好群众户厕改造后续管护。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镇政府所在地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以山地造林、“五边”绿化为重点,完成1.888万亩国土绿化任务。

抓好示范引领带动。按照“整乡推进、整乡示范”思路,继续围绕安林路、安姚路、大白线三条主干道路,再重点打造5至7个村庄,同步提升绿化亮化、路域环境,形成我区“两横一纵”乡村振兴示范带。积极推进东积善村等4个村庄争创全市“星级试点村”。继续培育一批在文化、产业、党建等领域有特色的示范村庄,逐步形成“引领村特色鲜明,多数村亮点纷呈”的发展格局。

(五)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

着力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惠民政策,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落实过渡期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投入不减、项目不少、政策不变、帮扶不撤,确保脱贫攻坚成效基础牢、可持续。持续关注低收入人群,紧盯“两类人群”,通过双向监测,实行动态管理,落实社会保障、自主创业等政策,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火墙”。继续发挥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水平,推动更多群众从脱贫向致富迈进。

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殷都初中9月份建成投用。职教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实施区一中等12所中小学改扩建提升工程。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加快推进农村教师“两房”建设。谋划建设区一中新校区和特殊教育学校。新打造8--10所特色学校、1--2所品牌学校。继续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招聘教师200名。探索集团化、市场化办学模式,强化名校示范带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做好医疗卫生事业。以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为平台,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着力打造健康殷都。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医保基金年度结余。积极开发医共体绩效管理评价系统,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快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进度,疾控中心实现整体搬迁,铜冶镇卫生院建成投用,安丰乡卫生院医养结合中心全面开工,相台街道、电厂路街道医疗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使用。统筹谋划好县医院外科楼、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建设。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抓好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做好就业、低保、救助等各项兜底工作。健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能力,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成果。完成钢花路农贸市场建设。开工建设区养老中心。争取专项债券资金,谋划实施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三馆”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双拥共建。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工作,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六)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

围绕提效率、优服务、强监管,继续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努力打破制约发展的各种隐形壁垒,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一网、一窗、一次”改革,着力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容缺预审、并联审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力争4小时办结。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成经投公司等3家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改制。深化区乡财税体制改革,激发乡办发展活力。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主导产业,紧盯优质项目、重大项目,力争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0个,进一步深化产业集聚程度,增强规模集聚效应。全力做好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建筑业和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招商工作,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多业态协调并进的浓厚招商氛围。

破解发展制约屏障。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劵,努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大力引进优质社会资本,进一步盘活资产资源,不断提高国有平台公司融资能力,加大西部矿产资源处置力度,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继续深挖“空心村”整治潜力,进一步盘活闲置工矿废弃地,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坚持政银企对接服务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政银企对接会,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各位代表!

适应新时代要求,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始终把讲政治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增强干事创业本领,经常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政策。提高工作效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各项工作。提升攻坚本领,敢于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在推进重点工作、解决重大问题、完成重要任务中经受考验。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切实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加强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实干书写精彩答卷,奋斗开创美好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殷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部分词语解释

1.6.25m大型焦炉

指的是炭化室高度为6.25m的焦炉。

2.LNG

   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英文简称,主要成分是甲烷,被公认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25,液化天然气的质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

3.保4A争5A

   指的是在确保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4.3A

指的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5.普惠金融

   指的是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小微企业以及社会各阶层、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6.“四比四看”活动

   指的是“比谋划看储备、比招引看投资、比开工看进度、比服务看实效”。2019年以来,河南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印发了《全省开展“四比四看”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重点〔2019〕3号)和《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奖励办法》(豫政重点办〔2020〕14号),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安阳市“四比四看”活动实施方案》(安政办〔2020〕24号),把“四比四看”活动作为省、市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水平、扩大有效投资、支撑“六稳”“六保”落实的重要举措。河南省每季度对省辖市实施综合考评通报,安阳市每季度对县(市、区)实施综合考评通报。

7.四个不摘

指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要求,“贫困县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贫工作队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帮扶”;“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

8.“1381”环保工作思路

第一个“1”是2020年空气质量要实现“两降一升”的目标。“3”是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8”是全年抓好的八项工作重点,分别是示范区及周边环境治理、“三散”治理、西部矿山生态修复、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柴油货车治理、道路扬尘管控、水污染环境提标治理和煤矿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最后是“1”个确保要确保中央、省、市各级督导交办问题高质量整改到位。

9.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项目

为实现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维护和改善南太行地区生态环境,筑牢太行山区域生态保护屏障,2018年5月份,河南省申报了国家第三批“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分两年实施。试点工程包括新乡市、安阳市、焦作市、鹤壁市和济源示范区。共涉及我区9个项目,包括7个地质矿山环境治理类项目、2个水生态环境治理类项目。

10.四好农村路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3月4日提出:“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1.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指的是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1.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2.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12.“放管服”改革

指的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指的是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管”指的是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服”指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13.互联网+监管

“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载体,主要解决政务服务“管”的问题。主要内容是: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监管模式由线下人工监管转到线上实时智能监管,推动监管方式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实现规范监管、精准监管、联合监管以及对监管者的监管。

14.四级十同

指的是国家、省、市、县四级同一审批服务事项的主项名称、子项名称、事项类型、事项编码、实施依据、申报材料、办事流程、收费标准、承诺时限、表单内容统一。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服务事项,减少工作环节、缩减工作流程,方便群众办理业务。

15.就近办

是“放管服”改革的目标之一。主要对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各类无谓证明,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将行政权力下放至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等基层单位和部门,将审批服务触角延伸到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实现“就近能办”。

[SITESERVER_PAGE]

16.多证合一

指的是证照整合改革,目的是使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以后,减掉后续各项审批,使一照一码的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使全国统一信用代码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代码。

17.证照分离

“证”指的是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照”指的是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主要是聚焦办证环节,通过采取改革审批方式和加强综合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使企业办证更加快速便捷高效。

18.国土“三调”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依据《土地调查条例》利用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于2017年启动2019年12月31日完成。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城乡范围内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获取国土资源管理专题数据,专题分析自然生态状况、建设用地等,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别。

19.紧密型医共体

2019年8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单的通知》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区)确定为567个,其中河南省36个,我区是安阳市唯一入选“县(区)”。试点建设工作中,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重点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统筹管理医共体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20.可比价格

指的是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这种计算方法,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21.一城一河一泉一庄园

指的是水冶镇区域内特色旅游景观带。“一城”即水冶古城,“一河”即珠泉河,“一泉”即珍珠泉,“一庄园”即马氏庄园。

22.公转铁

指的是大宗商品从公路运输转到铁路运输上来。

23.AB级企业

2019年7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指导意见》(环办大气函〔2019〕648号),对15个重点行业,按照原辅材料及产品、装备水平、污染治理技术、无组织管控、监测监控水平、排放限值、运输方式等明确了绩效分级指标,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按“短板原则”评定企业管控级别。其中,A级企业为全国环保标杆,在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不作为减排重点,并减少监督检查频次;B级企业为全省环保标杆,在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适当放宽管控措施;C级企业为未达到AB级绩效指标的企业,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管理措施。

24.河长制

是国家加强河湖保护管理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主要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省级负责同志担任区域内主要河湖的河长,市、县、乡负责同志担任各河湖分级分段的河长。

25.清四乱

指的是依靠河长制,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乱占主要包括围垦湖泊,未依法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围垦河道,非法侵占水域、滩地,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等问题。“乱采主要包括未经许可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不按许可要求采砂,在禁采区、禁采期采砂,未经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等问题。“乱堆主要包括河湖管理范围内乱扔乱堆垃圾,倾倒、填埋、贮存、堆放固体废物,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等问题。“乱建”主要包括水域岸线长期占而不用、多占少用、滥占滥用,未经许可和不按许可要求建设涉河项目,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问题。

26.河长+警长+检察长

指的是在“河长制”工作基础上,充分发挥河长办、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职能,进一步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实现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检察监督有机衔接,打防结合,不断提高水环境治理、管理、保护水平。

27.小城镇综合整治

按照全省统一安排,2020年9月22日,安阳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指挥部印发实施《安阳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安百城办〔2020〕26号),要求力争用三年时间,以县城建成区以外乡镇政府驻地为主要对象,以驻地建成区为重点,全面实施以加强规划设计,整治环境卫生、城镇秩序和乡容镇貌,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乡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小城镇“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28.“三品一标”认证

指的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认证。

29.四美乡村

指的是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乡村。

30.五美庭院

指的是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的乡村庭院。

31.“五边”绿化

指的是对路边、渠边、沟边、河边、屋边进行见缝插绿、能绿尽绿。

32.两类群众

指的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要重点聚焦脱贫边缘户、监测户“两类群众”,防止致贫、返贫。

33.互联网+医疗健康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2018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

34.一网、一窗、一次

指的是“放管服”改革的目标之一,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35.容缺预审

指的是对具备审批基本条件、申报主要材料要件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和手续有欠缺的事项,允许先缺件预审或受理。

36.并联审批

指的是改变以前行政审批单位按序逐个进行行政审批的模式,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实行由一个中心(部门或窗口)协调、组织各责任部门同步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模式,做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

37.楼宇经济

指的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和公司。

38.总部经济

指一些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可以给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税收供应效应、产业聚集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等明显的外溢效应。

39.“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是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

责任编辑:黄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