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政务公开 > 水冶街道办事处 > 救灾

水冶街道办事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发布日期:2024-08-12 16:06 来源:水冶办

为及时高效有序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上级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救灾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公共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街道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本预案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并与《内江市中区人民政府救灾应急预案》相衔接。

二、工作原则

本预案指导全街道辖区内自然灾害的应对工作,并有效与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对接。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三是坚持依法规范的原则。四是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五是坚持协同处置的原则。六是坚持资源整合的原则。七是坚持科学应对的原则。

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综合素质。

 

 

三、保障部门

(一)人力保障。

1、街道、社区居委会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

2、按照预案分工调用应急队伍和社会力量进行处置。上述队伍,以社区为单位组建。街道随时请求调用。遇大灾,及时向上级政府请求援助。

(二)物资和基本生活保障

原则上,避灾安置场所根据可容纳人员数量贮藏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教育灾民本人携带一些干粮、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将保障物资送到避灾安置场所。

(三)医疗卫生保障

医疗卫生单位是做好灾民的医药卫生和防疫防病工作的的专业保障,要确保医务人员和药品及时到位,并做好灾区饮用水的检查和水源保护工作。

灾害隐患

凡在我地区范围内发生的水旱灾害、冰雹、雪、低温冰冻、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性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本预案。

五、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党委、政府有关救灾工作指示精神;

2、调配人员力量,制定值班计划;

3、统一指挥本区域救灾救济工作,下达各阶段救灾工作任务,督促救灾报表及时上报和处理各项应急情况;

4、指挥协调下设各工作机构开展抗灾救灾工作,指导、督促各部门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5、根据灾情发展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灾情和救灾救济工作情况,适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与区防汛指挥部沟通情况,会商灾情;

6、审核上报灾情,拨付救灾款物,发布灾情信息。

六、避灾安置场所

本街道有1个集中安置场所(办事处院内);其他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向就近安全地带避灾安置。

七、需要落实的几项具体工作

(一)工作手段

突发性灾害发生后,从灾害原发地向波及的涉险区域发布信息时,受到时间、手段的限制,应采取一些使用起来方便、快速,传播起来范围较广、容易识别的信号,如敲锣报警等。灾害发生后,如交通通讯中断,应各自为战、社区为战,确保安全,同时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把信息报告到上级政府。街道应根据社区的报告,加强领导、指挥、支援。

(二)事前告知

需要转移安置人员,应事前告知,使用“明白卡”等办法,让这些人员知道到哪里灾安置。落实责任制,街道干部分片包干1个社区或几个社区,同时落实责任制,1个社区干部负责若干需转移安置人员,联系方式在“明白卡”中表明。

(三)预案演练

每年分社区组织不少于2次演练,使所有人员熟悉预案,知晓避灾安置路线、场所及保障须知等。对预案不妥之处,及时进行修改。

(四)减灾宣传

街道、社区避灾安置场所制订规章制度,张挂上墙。采取多种形式,如汛前学校减灾教育、宣传减灾救灾图表、书籍等。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


责任编辑:杨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