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教育领域 > 基本信息 > 教育概况

安阳市殷都区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年)

发布日期:2023-01-16 08:42 来源:教育局

 

2022年,殷都区中等职业教育在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加快推动我职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殷都区现有殷都区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殷都区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于1997年建校,是殷都区人民政府单独投资举办的一所公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95亩,在校学生3470人,在编教职工225人,专任教师218人,“双师型”教师121人。学校现开设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焊接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事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计算机平面设计、绘画、音乐表演、电子商务、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数控技术应用、建筑装饰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等17个专业。

一、学生发展质量

(一)党建引领

2022年,在区委教育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党支部注重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持续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注重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促进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立德树人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德育主题教育、志愿者服务等各类活动精彩纷呈,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展示了师生风采,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在校体验

学校办学思路开阔,多渠道为学生的成人成才铺路。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践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高效率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为 98.95%。专业课满意度为98.4%,实习实训满意度为88%。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1%,生活满意度95%,校园安全满意度92%。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7.6%。

(四)就业质量

2022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圆满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

1.基本就业情况。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为947人。就业人数241人,升学人数602人,就业率为89%,对口就业率为75.7%。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企事业单位就业182人,灵活就业32人,自主创业0人,应征义务兵3人,其他方式24人,升学深造人数为602人。

3.直接就业学生中就业产业分类:第一产业25人,第二产业32人,第三产业184人。

(五)创新创业

从学生入校开始,每学期、每学年给自己写一封信,了解自己的现状,立足未来发展目标,检查自己一学期、一学年的收获感悟、成长经历等,学期开始或学年结束时,以班为单位将信收齐,学校组织隆重的学生写给自己的信的入坛仪式,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共同见证“八封信”的依次入坛,入坛之后加锁,毕业时将信妥善保管。通过这样的创新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我要努力,我要进步,我要成长,我要成才”的内生动力,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我加压、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活动实施以来,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明显增强,努力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日常活动的综合表现更加优秀,为立德树人的落到实处提供了坚强保障。

(六)技能大赛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以赛促学》文件要求,按照两赛选拔方案,校参加文明风采比赛25项。技能大赛有16个项目参加比赛。

二、教育教学质量

(一)专业建设质量和课程建设质量

本年度,学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新开设了三个专业,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各个专业成立有专业建设委员会,统筹安排专业发展情况,促进了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高度重视课程建设,除选用正规教材外,鼓励教师不断融入新内容,使课程更有针对性。

学校将骨干专业构建作为学校重点建设项目,发挥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焊接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等已有的骨干专业优势,各骨干专业都有明确的定位,面向特定的“服务区域”,培养的专业能力有明显区分,对应产业链和岗位群中不同岗位能力。各专业依据每门核心课程建立课程改革团队,及时更新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研组负责课改中出现的难题的公关,已成功构建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作为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学校公共基础课以学生为中心,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教学中,实施“两有两高”课堂改革,以“导学案”实施为抓手,广泛使用小组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场景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训练中优秀的专业教学方法、技能提高方法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采用,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正成为学校的潮流。

学校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目标,秉承“德馨艺精、笃学力行”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促进就业为宗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健康、积极向上,有理想,有目标,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在学校文化课统考中,语文学科及格率为86.2%,优秀率为5.5%;数学学科及格率为64.1%,优秀率为2.6%;英语学科及格率为65.2%,优秀率为3.7%;政治学科及格率为99.8%,优秀率为26.3%;历史学科及格率为99.2%,优秀率为30.6%。专业技能合格率可以达到93%左右。根据体能测试2021年学生体质达标率为80.47%,2022年学生体质达标率为72.33%

(二)教学方法改革

“有意思、有意义和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两有两高”课堂改革全面实施,学习内容前置,教案改为导学案,提前印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上课,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展示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负责点拨、评价,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不断形成,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

(三) 教材建设质量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采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印发的正规教材施教,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借助“两有两高”课堂改革,学校对优秀教师的作课情况进行了录课,逐渐构建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从更广阔的层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

2021-2022学年,教职工225人,专任教师218人,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87人,“双师型”教师121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9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占比23.85%。2021年,学校在校学生3470人,师生比为1:14.15

年度计划中有教师培训安排,省骨干教师培训16人,省“双师型”教师培训13人,16名文化课教师参加了新课标培训,100%的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其余老师参加了网络远程培训。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形成教学团队的长效运行机制,鼓励教师以专业、学科组成团队,通过团队建设和“青蓝工程”实现教师梯队发展,青年教师得以尽快成长。学校坚持“让骨干教师支撑骨干专业,让骨干专业支撑特色学校”的人才强校战略,发挥了骨干教师对学校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五) 校企双元育人

2022年校企合作单位共有446家,涵盖计算机、平面设计、焊工、电子、音乐、美术、会计、建筑、城轨、数控、汽修、无人机等15个专业,能够满足校所有专业学生进行实习。今年,校共有1183人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通过合作,校相关专业得到了有效发展,对专业设置、课程调整、目标培养的针对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服务贡献质量

(一)服务行业企业

利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机构,对社会人员开展培训取证,先后进行了5批技能等级认定考试,61人获得相关证书,为他们创业就业提供了支撑。

(二)服务地方发展

2022年,学校共有1167名学生参加实习,校企合作单位共有478家,其中绝大多数为本地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来积极的贡献。一技在手,立足社会。无论在哪个岗位,学校毕业生能够认真遵守规章制度、认真钻研业务,勤学好问,吃苦耐劳,充满热情,极富热心、爱心、耐心,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服务乡村振兴

学校多次深入帮扶的伦掌镇大街村十六户贫困户家中,持续为他们宣讲政策、清洁家园、捐赠生活用品,增强了他们早日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与能力。同时,购置了该村专业合作社的小米、粉条、蜂蜜等,金额达10万余元。

(四)服务地方社区

学校师生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定期赴水冶镇西街敬老院开展“尊老敬老”活动,送去慰问品,帮助老人洗衣服、洗头、洗脚,为老人表演节目,与老人谈心交流,既慰藉了老人孤独的心灵,也使师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以学部为单位,分批组织师生参加了“水冶古城、珠泉河景观带研学游”活动和“珍珠泉环保行”活动,为水冶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

2022年,学校共培养947名合格中职毕业生,涵盖计算机、平面设计、焊工、电子、音乐、美术、会计、建筑、城轨、数控、汽修等11个专业。立足“升学就业两不误”的理念,努力打造安阳市职业教育特色学校。2022年,学校学生参加对口高考,直接升入高一级学府接受深造的毕业生602人。

学校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任务,加强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学校职业技能评价中心面向本校学生和社会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取证工作。评价工种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广告设计师、电工、制冷空调系统安装维修工、无人机驾驶员、汽车维修工、工程测量员、互联网营销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等。2022年技能等级认定和1+X两项共取证人数2112人,其中1+X取证644人,全市排名第一。

四、政策落实质量

(一)国家、地方政策落实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办学自主权得到了积极落实,教师编制进行了科学核算,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校为省级重点中专和省中职“特色学校”每年省级及以上政府都能投入大量专项资金,区政府的配套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二)学校治理

学校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管理体制,制定了完善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班级管理、学部处室)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度,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1.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上,实行专业学部负责制、集体备课制、量化考评制、学生评教制,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过程优化。开展了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在教师节进行大力表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学生管理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学部主任、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分工明确,职责具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络。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计划,纳入学校目标考核、领导岗位职责考评。实施过程中有计划、有方案、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评比,对各学部主任及班主任有阶段性检查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紧密结合,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紧密结合,与教职工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发放等直接挂钩。

3.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执行到位,实行了购物、领物审批登记存档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台账管理。学校公物管理制度化,学期初对全校公物登记造册,使用者签字,学期末进行清查,落实公物赔偿制度,保证学校公物不流失,损坏有人赔偿。会计严格按规收费,执行收支两条线。

4.科研管理和科研管理队伍根据学科特点,贯彻“科研兴校”指导思想,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在特色学校项目建设过程中,校建立了网站,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运转正常,通过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公效率,使学校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经费投入

财政拨款5343040

五、面临挑战

挑战一: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未能立足学校的区位优势与当地知名企业加强联系,导致学校办学活力不强,学生专业技能未能达到有效提高改进措施:加强与区人社局、工信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等上级部门的联系,深入当地知名企业加强对接,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和用工需求,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找准、找全校企双方利益的结合点,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吸引企业能工巧匠来校参与课程优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全过程工作,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挑战二:对口升学本科上线人数有待进一步增加,不能适应学生家长的期盼,与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愿望有一定的差距。改进措施: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措施,制定奖励方案,建立日常台账,加强工作督导,把毕业班工作抓实抓细。同时,要大力开展教学研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围绕对口升学大纲,在广泛的教研中,增强教师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时效性。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引导、辅导和指导,促进学生成绩稳步提升,为他们在对口升学考试中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挑战三:两大赛事”的组织还缺乏科学性、精准性,虽然获奖的总数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一等奖获奖数量还较少。改进措施:立足平时,抓好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认真组织社团,与省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内容、要求对表对标,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力营造人人关心“两大赛事”,人人支持“两大赛事”,人人参与“两大赛事”的浓厚氛围。学校继续加大对“两大赛事”支持力度,从人力、财力、物力给予充分的保障,为师生“两大赛事”活动中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而创造良好条件。

 

附表1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数据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2

备注

1

思政课程教师数

11

引用

2

德育工作人员数

63

引用

3

班主任数

72

引用

4

德育活动学生参与数

30498

引用

其中:国家级

0

引用

省级

0

引用

地市级

0

引用

5

体育课专任教师数

9

引用

6

美育课专任教师数

22

引用

7

升学总人数

602

引用

其中:通过贯通培养升学人数

0

引用

通过五年一贯制培养升学人数

0

引用

通过职教高考升学人数

600

引用

升入职业本科人数

49

引用

升入普通本科人数

0

引用

升入专科人数

553

引用

8

全日制在校生数

3470

引用

9

专业数量

17

引用

10

课程总量

108

引用

11

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人数

3470

学校填报

12

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

%

72.33

学校填报

13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获奖人数

0

引用

14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学生获奖人数

0

引用

15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人数

2112

引用

16

生均校园用地面积

平方米

111.61

引用

17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平方米

53.64

引用

18

生均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

3881.3

引用

19

年生均财政拨款

0

引用

20

纸质图书数

75300

引用

21

电子图书资源数

100350

引用

22

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

Mbps

1000

引用

23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225

引用

24

 

教职员工总数

245

引用

25

专任教师数

218

引用

其中:专业教师数

131

引用

26

生师比

14.15:1

引用

27

双师型教师总数

121

引用

28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占比

%

23.85

引用

29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

%

0

引用

30

兼职教师总数

43

引用

31

毕业生总数

947

引用

32

就业人数

241

引用

33

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升学)人数

843

学校填报

34

 

毕业生服务三次产业人数

241

学校填报

其中:服务第一产业人数

25

学校填报

服务第二产业人数

32

学校填报

服务第三产业人数

184

学校填报

35

合作企业接收教师企业实践人数

0

引用

36

合作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比例

%

0

引用

37

企业对学校捐赠设备总值

万元

0

引用

38

接收国际学生人数

0

引用

39

开展分段培养中外合作专业数

0

引用

40

开发并被国 (境)外采用的课程数

0

引用

 

 

 

 

附表2

满意度数据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2年

调查人次

调查方式

1

 在校生满意度

%

98.6

1000

问卷

其中:课堂育人满意度

%

98.4

1000

问卷

   课外育人满意度

%

98.8

1000

问卷

   思想政治课教学满意度

%

99.1

1000

问卷

   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教学满意度

%

97.8

1000

问卷

   专业课教学满意度

%

98.4

1000

问卷

2

 毕业生满意度

——

——

——

——

其中:应届毕业生满意度

%

97.6

200

问卷

   毕业三年内毕业生满意度

%

96.8

200

问卷

3

 教职工满意度

%

98.8

200

问卷

4

 用人单位满意度

%

96.6

100

问卷

5

 家长满意度

%

98.1

200

问卷

 

 

 


责任编辑: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