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11时30分,殷都区梅园庄街道钢五区社区食堂里,热腾腾的大包子与白菜汤出锅了。食堂内渐渐热闹起来,陆续有老人、学生等前来就餐。
钢五区社区食堂刚出锅的包子(韩玲玲 摄) 负责准备这顿午餐的是钢五区社区第一党支部。为做好这顿饭,该党支部的人员提前一天就开始忙碌。12月17日一早,75岁的第一党支部书记邵付占与党支部的党员采购了白菜、萝卜、肉类等食材。因气温太低,面团发酵时间长,他们晚上来到食堂提前和面、备菜。12月18日9时,等党员、志愿者陆续到位,大家分工合作,不一会儿,一个个又大又白的包子就上锅了。 在钢五区社区,参与社区食堂午餐制作的人很多,从周一到周六,每天由一个党支部负责,周日由红色业委会负责,为辖区80岁以上的老人及部分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助餐服务。各党支部把做好“居民餐桌”当成便民服务“大擂台”,比着做、比着干。 钢五区社区党总支将辖区老人就餐问题列入“五星”支部创建民生实践课题,不断创新,在社区食堂开展“妈妈味道”助餐活动。钢五区社区党总支书记万新玲告诉记者,2018年社区食堂就启用了,其间,尝试过很多经营模式。今年9月,为让社区食堂更好服务群众,他们把助餐工作交给了社区的6个党支部、红色业委会及志愿者负责。 “在社区食堂服务的半数以上是党员,‘红色+互助’是社区食堂最大的亮点。如今,助餐服务受到很多居民称赞。”邵付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