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殷都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十大体系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法治引领常态化、行政决策制度化、执法行为规范化,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和党政班子会议“第一议题”,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学习纪律处分条例、行政处罚法等党纪法规12次。落实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暨法治建设专题培训班,全年举办专题培训班3期600余人次。
二是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常务会、区长办公会等形式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同时,将法治政府建设列入年度述职报告重要内容,做到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
三是持续健全法治政府建设制度机制。贯彻落实省市文件精神,制定印发《殷都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文件,逐项分解任务职责,并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
(二)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一是政务服务得到新提升。推进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梳理全区30个单位行使的政务服务事项1975项,建立政务服务进驻事项负面清单,推进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设置3个“一件事”窗口,持续助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实施。梳理公布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86项,2024年,分别与湖北省5个地市、陕西省4个地区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办理模式,实现人社、医保、交通等27个部门、1411个事项全科无差别综合受理,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共办件9.4万余件。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有诉即办工作,开展政务服务回访及“一把手”坐窗口活动。
二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得到新突破。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六个一”,创新信用修复新模式,帮助140家企业信用修复760余条。开展“双随机+非现场监管”“双随机+信用分类”抽查检查新模式,2024年共抽取企业、合作社及个体工商户762家。持续推广应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2.5小时。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24年,全区共建立本部门“双随机、一公开”任务48条,完成48条;建立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任务200条,完成率达100%。
三是政府治理日趋规范。严把起草关、审核关、发布关“三大关”,落实“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严格保障规范性文件合法合规。组织开展全区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现行有效的126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废止67件。制定区政府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出台《殷都区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办法》,开展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9件,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事项、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率达100%。
(三)优化执法体系,推进行政执法更加公正文明
一是持续推进行政执法改革。扎实做好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印发《殷都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考核评估办法》,制定《殷都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师带徒”业务帮带工作方案》,推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师带徒”制度落实,2024年区直行政执法部门到各乡镇现场培训指导95次,执法大队开展日常培训206次,岗位练兵72次,稳步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二是持续完善监督体系建设。把好行政执法源头关,审核办理行政执法证件、监督证件144本,注销行政执法证件110本。举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扎实开展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采用“自查+交叉互评”模式,累计抽查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案卷600余卷,并跟踪督查到位。积极推进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审核备案重大行政处罚案件15件。
三是大力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制定《殷都区2024年度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要点》,制定全区服务型行政执法“微宣讲、走基层”活动计划,累计开展宣讲活动28场。积极探索建立基层服务型行政执法联系点、联系员制度,常态化开展比武练兵、典型培育,组织1100名执法人员参加理论测试,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四)完善应对举措,依法有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
一是排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制定《安阳市殷都区安全生产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细化属地政府和成员单位职责。编制并严格落实2024年度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计划,2024年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309家,发现违法并立案共计47起,罚款140.7万元。
二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编制总体应急预案1个,出台部门预案19项,发布四大类区级专项应急预案42个,建立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形成以区消防救援大队为综合,人武部民兵救援队为突击,蓝天救援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专家团队为支撑,乡镇办救援队为协同的六位一体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三是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积极响应省市应急救援队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安排,各部门共演练13次,参加演练队伍15支,参加演练队员210人。在企业、学校、医院、村(社区)开展防汛地震消防等主题的应急演练146次,参与人数达3265人。
(五)强化矛盾调处,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一是抓实抓细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认真实施新《行政复议法》,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加大听证力度和集体审议力度,做到能调尽调,达到案结事了。2024年共收到行政复议76件,已办结63件。本年度共办理诉讼案件50起,参与庭审47次。
二是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坚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我区人民调解员协会,设立涉访、金融、卫生健康等7个分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专业性、行业性调解服务。今年以来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纠纷2256起,调成2222起,调解成功率98.5%。
三是深化府院、府检联动工作。将行政调解融入重大执法决定、日常监管和执法过程、受理举报投诉,探索建立“2(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机关)+N(其他相关单位或个人)”调解联动机制,实现争议纠纷的有效化解。认真落实行政案件诉前沟通判前会商机制,组织召开府院府检联动联席会议4次,召开案件分析研判会26次,化解行政争议22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案件凡败诉必追责制度,成立推进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百日行动工作专班。2024年办理行政案件57件,结案51件。败诉案件2件,败诉率较去年下降66.67%。
四是扎实提升法律服务质效。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
普法责任制,探索“调解+普法、服务+普法、执法+普法”新模式,实现“点对点、面对面”精准普法2500余人次,全年开展“法律六进”92余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4万余份,受众人数达5万余人。为全区324个村(社区)选配“法律明白人”1686名。打造“城区半小时、乡村一小时”的法律服务圈,对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审批、指派、承办各类案件共519件;接待群众来访3200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590余万元。村(居)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意见4288条,代群众起草法律文书106件,参与诉讼活动57次。
(七)加强科技保障,深入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免证可办”。梳理电子证照事项清单67项和“免证可办”事项清单201项,累计向电子证照平台推送数据48555条,逐步推进群众和企业办事“证照、材料可免尽免”,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持续加强监管数据汇集,将涉及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监管行为业务数据及时录入“互联网+监管”平台。2024年,全区监管事项主项381项,主项覆盖数381项,主项覆盖率100.00%;监管事项子项共1356项,子项覆盖数1356项,子项覆盖率100.00%。
二、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2024年,我区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依法行政观念意识要进一步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和精细化、信息化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乡镇执法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乡镇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法能力有待全面提升。三是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升,一些部门内设法制机构弱化,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视程度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政治引领,让法治思想武装更加自觉。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健全完善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学习机制,建立常态化学习研究机制,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走深走实。
(二)强化统筹推进,让法治建设赋能更加高效。扎实做好法治建设“大文章”,即高效能建设法治政府、高水平推进公正司法、高标准践行法治为民,增强法治供给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三)强化党的领导,让法治工作保障更加有力。加强统筹协调,抓住“关键少数”。构建“学述考督责”全链条贯通的责任闭环,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建强法治队伍,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和实战锻炼,推动法治工作队伍规范化专业化。
责任编辑:杨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