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政办〔2023〕55号
殷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殷都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修订后的《殷都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3年11月3日
安阳市殷都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统筹全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提高预防、预警和应对能力,夯实应急减排措施,及时有效控制、减少或消除重污染天气带来的危害,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豫政办〔2023〕52号)、《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安政办〔2023〕23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生态环境部等15部委《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河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河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安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殷都区行政区域内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
因沙尘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参照沙尘天气应对相关要求执行,不纳入本预案范畴。
1.4 工作原则
1.4.1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为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根本底线,加强日常监测与管理,着力提高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各项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应的减排比例,切实发挥减排效应,最大程度减少重污染天气带来的危害。
1.4.2 属地管理,联防联控。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各司其职、协作联动,强化联合执法和区域联防联控协调、信息共享、重大项目会商、统一应急响应,实现区域协同减排。
1.4.3 科学预警,及时响应。加强大气污染源监控,做好空气质量的日常监测工作,准确把握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科学合理确定预警范围,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应急响应、督查调度机制,确保响应措施落实,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1.4.4 分级管控,精准减排。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落实差别化应急减排措施。以优先控制重污染行业主要涉气排污工序为主,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细化企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确保同一区域、同一行业、同等绩效水平的企业减排措施相对一致,推动行业治理水平整体提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4.5 广泛宣传,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情况。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等途径发布预警信息,围绕重污染天气的应对、预防进行科普宣传,增强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1.5 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殷都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部分,殷都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包含区政府相关部门实施方案(含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和相关企业、单位的应急管控方案。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组织机构与职责
安阳市殷都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区环委会)办公室,按程序接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并根据应急需要采取相应响应措施。区环委会办公室负责统一领导、指挥调度全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组织修订完善本行政区域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负责相关信息发布和上报工作,督导各成员单位落实重污染天气职责分工,组成重污染天气督导检查组,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分析、总结,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管理有关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
区环委办成员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教育局、殷都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殷都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应急管理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殷都大队、区矿产资源管理中心、市交警支队殷都大队等。
2.2 乡(镇)街道组织指挥机构
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督促辖区企业编制相应的“一厂一策”应急管控方案;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要求和具体措施。
3. 监测与预警
3.1 监测
区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空气质量日常监测,并对发生在本行政区域的重污染天气信息,以及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外可能造成本行政区域重污染天气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汇总,做好数据收集处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以及趋势预测工作;建立会商研判机制,重污染天气期间,每日对气象扩散条件和空气质量演变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为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2 预警
3.2.1 预警分级
重污染天气预警统一以日AQI(空气质量指数)为指标,按照连续24小时(可以跨自然日)均值计算。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三级,各级别分级标准为:
黄色预警:预测日AQI>200或日AQI>150持续48小时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
橙色预警:预测日AQI>200持续48小时或日AQI>150持续72小时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
红色预警:预测日AQI>200持续72小时且日AQI>300持续24小时以上。
3.2.2 预警条件
当接到市环委会办公室预警提示信息时,区环委会办公室应当按照市环委办的统一要求及时启动相应级别预警。
3.2.3 预警发布
当预测未来空气质量可能达到相应级别预警启动条件时,根据市环委会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及时接收、发布预警指令,确保应急响应措施在重污染过程发生前有效落实。
发布预警信息时,应当将未来重污染天气发生的时间、范围、预警等级、AQI范围及日均值予以说明。同时,明确预警启动和预计解除的时间、发布机关、应急响应措施级别等内容。
3.2.4 预警级别调整与解除
当空气质量改善到相应级别预警启动标准以下,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时,应当降低预警级别或解除预警,并提前发布信息。当监测空气质量已经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预测未来24小时内不会有明显改善时,应当根据实际污染情况及时调整到相应级别的预警。
当预测发生前后两次重污染过程,但间隔时间未达到解除预警条件时,应当按一次重污染过程计算,从高级别启动预警。当预测或监测空气质量达到更高级别预警条件时,应当及时采取升级措施。
预警调整、解除的主体及程序和预警信息发布相同。
4. 应急响应
按照发布预警时确定的时间启动应急响应。
4.1 响应分级
4.1.1 当发布黄色预警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4.1.2 当发布橙色预警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4.1.3 当发布红色预警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市环委会办公室发布预警时,全区应当按照市级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4.2 响应措施
当达到重污染天气预警条件时,接到市环委会办公室下达的启动预警和应急响应指令后,要及时将指令传达各乡(镇)街道、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负责组织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
市生态环境局殷都分局、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殷都公安分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区矿产资源管理中心、市交警支队殷都大队等负有强制性减排监管或督导职责的单位,派出本系统专项工作督导组,按照职责分工,督导检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每日对督导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时报区环委办。
4.2.1 总体要求
(1)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殷都区行政区域内全社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Ⅲ级、Ⅱ级、Ⅰ级预警级别减排比例分别达到10%、20%和30%以上。同时,可根据本地污染物排放构成调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比例,但二者比例之和不得低于上述总体要求。
(2)应急减排清单作为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要指导各乡(镇)街道加强应急减排清单标准化管理,每年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定期组织开展清单修订工作,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健全清单逐级审核机制。应急减排清单包括总表、工业源清单、扬尘源清单、移动源清单、协同供暖企业清单等。工业源清单应实现涉气企业全覆盖,包括电厂、供暖锅炉房、小微涉气企业等。扬尘源清单应当包含但不限于所有施工工地。移动源清单应当包含用车大户清单和货车白名单。
(3)在应急减排清单中详细明确应急减排措施,细化落实到具体生产线、生产环节、生产设施,并将特殊时段禁止或限制污染物排放要求依法纳入排污许可证,确保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在满足减排比例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工业企业、施工工地污染排放水平、所处区域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结合国家、省和安阳市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等有关要求,合理制定差异化减排措施,对达不到总体减排比例要求的,应当加大应急减排力度;确实无法达到的,应当尽最大能力减排,在提供详细的测算说明和清单的基础上,可酌情降低减排比例。
(4)原则上不对电厂、供暖锅炉房、小微涉气企业等采取停限产措施。在难以满足减排要求的情况下,可按需对小微涉气企业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对居民供暖锅炉和对当地空气质量影响小的生活服务业采取停限产措施,防止“一刀切”停产;对重点建设项目、民生工程以及安阳市生态环境要素保障白名单单位和保障民生、城市正常运转或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工业企业,应当严格审批程序,纳入相应应急减排清单管理,在达到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B级以上绩效水平,确保落实环保措施要求、环保设施完善并稳定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情况下,允许其进行保障任务生产,实施“以量定产”或“以热定产”。
(5)当预测将频繁启动橙色及以上预警时,有关部门可提前指导本行政区域内长流程钢铁、焦化、石灰窑、铸造用生铁、水泥、烧结类砖瓦窑、耐火材料、玻璃(平板玻璃、玻璃棉、玻璃纤维、电子玻璃,以及使用池窑的日用玻璃)等生产工序不可中断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停产的企业,通过预先调整生产计划,有效落实应急减排措施,也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区域统筹的方式,实行轮流停产、限制生产负荷等措施实现应急减排目标。
(6)有关部门应结合各乡(镇)街道指导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的工业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含基本情况、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涉气产排污环节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含运输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载明不同级别预警下的应急减排措施,明确具体停产的生产线、工艺环节和各类减排措施的关键性指标(如天然气用量、用电量等)、应急准备时间,具体减排工序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做到“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施工工地及重污染预警期间实施全厂、整条生产线停产、轮流停产或简易工序的工业企业可只制定公示牌,置于施工工地和工业企业入厂显眼位置。施工工地公示牌内容包含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地址、项目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应急减排责任人及联系方式以及不同预警期间应急措施;工业企业公示牌包含企业名称、所属县区、行业类型、绩效等级、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联系方式、应急减排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监督人及联系方式以及不同预警期间应急措施。
4.2.2 Ⅲ级响应措施
区环委会办公室发布预警信息后,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和相关企业应当立即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并采取相应级别的响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1)健康防护措施。宣传部门负责协调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在重污染天气区域发布以下健康防护警示: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易感人群留在室内,确需外出的需要采取防护措施;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和室外作业时间,如不可避免,建议采取防护措施。
教育部门负责组织督导中小学、幼儿园停止室外活动。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督导医疗机构增设相关疾病门诊、急诊,增加医护人员。
(2)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宣传、广电部门负责协调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在重污染天气区域发布以下建议信息:倡导公众绿色消费,单位和公众尽量减少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涂料、油漆、溶剂等原材料及产品的使用;倡导公众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电动汽车等出行,驻车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倡导公众绿色生活,减少能源消耗。
(3)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各乡(镇)街道应当督导落实以下措施:
工业源减排措施。各乡(镇)街道应当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严格落实各项减排措施。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督导工业企业按照“一厂一策”要求,采取降低生产负荷、停产、加强污染治理、大宗物料错峰运输等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加大燃煤发电企业监管力度,确保达标排放;增加对重点大气污染源的执法检查频次,督促其大气污染防治设施高效运转、严格落实减排措施。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严格督导相关企业落实季节性调控生产措施。
扬尘源减排措施。矿山、砂石料厂、石材加工厂等停止露天作业;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包括停止建筑拆除、土石方开挖、园林绿化施工、回填、场内倒运、掺拌石灰、混凝土剔凿等作业,停止建筑工程配套道路和管沟开挖作业);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监督房建、市政施工工地、拆迁工地落实应急减排措施。城市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园林绿化施工工地落实应急减排措施,并在落实日常道路精细化保洁的基础上,按照区环委会办公室应急要求,适度增加清扫、洒水等作业频次(冰冻期结合实际执行)。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加强交通工程施工和公路运输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公路扬尘污染。矿产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督促露天矿山停止开采、运输、修复等产生扬尘的生产活动。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工程施工场地扬尘控制。
经省、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民生工程、应急抢险施工以及安阳市生态环境要素保障白名单单位等根据需要可继续作业,但应当严格落实《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差异化评价标准》相应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要求,裸露场地全部苫盖,增加洒水降尘频次,确保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移动源减排措施。各乡(镇)街道应当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严格落实运输车辆减排措施。城市建成区、机场、铁路货场、物流园区和工矿企业等重点使用场所内禁止使用不满足Ⅲ类限值要求和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原则上,除城市运行保障车辆和执行任务特种车辆外,城市建成区内禁止重型和中型柴油货车、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通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依照《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柴油货车限行管控区域的通告》,对闯禁行的交通违法行为予以查处;引导过境车辆避开主城区行驶。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监督不满足Ⅲ类限值要求和国二及以下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停止作业。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监督相关施工单位落实移动源减排措施。
其他减排措施。各乡(镇)街道应当采取禁止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管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停止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施工作业等其他减排措施。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严格落实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措施。城市管理部门负责严格落实禁止树叶、垃圾露天焚烧措施,加强餐饮油烟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监管。应急管理、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负责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监督管理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燃放烟花爆竹。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负责督导室外喷涂、粉刷、切割、焊接等涉气环节停止作业。
4.2.3 Ⅱ级响应措施
在落实Ⅲ级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措施:
工业源减排措施。各乡(镇)街道应当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严格落实工业源减排措施。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督导燃煤发电企业加大优质煤使用比例。
移动源减排措施。各乡(镇)街道应当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严格落实运输车辆减排措施。
4.2.4 I级响应措施
在落实Ⅱ级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措施:
(1)健康防护措施。教育部门可根据实际污染浓度(AQI日均值达到500时)指导有条件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停课,并合理安排停课期间学生的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
(2)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各乡(镇)街道应当督导落实以下措施:
工业源减排措施。各乡(镇)街道应当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严格落实各项减排措施。
移动源减排措施。各乡(镇)街道应当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严格落实运输车辆减排措施;实施更加严格的机动车禁限行措施,特殊公共保障车辆除外。
4.3 应急评估
4.3.1 响应过程分析研判
区环委办每日召集有关人员,对全区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重污染天气趋势以及与周边县区之间可能造成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评估,指导全区采取更加具体的应急响应措施。
每轮重污染过程结束后,区环委会办公室组织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对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重污染天气原因、影响、预警发布及响应情况,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措施落实情况、应对效果等。
区环委会办公室应当于每年5月前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上一年度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评估,重点评估应急预案实施情况,应急措施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成本,以及预案内容的完整性、预警规定的详实性、响应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专项实施方案的完备性等。
响应过程分析研判、每次响应效果评估及年度评估,按规定时间报市环委会办公室。
4.4 信息公开
4.4.1 信息公开内容。信息公开内容应当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重污染天气可能持续的时间、潜在的危害及防范建议、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等。
4.4.2 信息公开形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等途径以信息发布、科普宣传、情况通报、专家访谈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4.4.3 信息公开组织。区环委会办公室负责全区重污染天气应急信息公开的指导协调,各乡(镇)街道负责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信息公开。宣传部门负责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处置。
4.5 信息报告
区环委会办公室每日通过河南省污染天气信息管理系统向市环委会办公室报送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信息,内容包括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时间、级别、主要污染物、采取的应急措施、预警信息发布、督导检查情况等内容。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单位应当每日向区环委会办公室报送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信息,内容包含重污染天气预警采取的应急措施、督导检查情况等内容。
4.6 响应终止
预警解除即响应终止。全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终止由区环委会办公室下达指令。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及单位不得擅自终止响应。
5. 应急保障
5.1 预警保障
有关部门及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要求和规范,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本级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平台和预报预警平台,不断提高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能力。区环委会相关成员单位应当组建专门队伍,为重污染天气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5.2 资金保障
财政部门应当加大污染防治攻坚资金投入力度,按照规定将重污染天气应急所需资金列入预算,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应急减排清单修编、重点行业绩效分级、预测预报能力建设、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监督检查、基础设施建设、应急技术支持等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5.3 沟通保障
各乡(镇)街道、区环委会相关成员单位应当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通信保障机制,明确重污染天气应急负责人和联络员,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确保应急信息和指令及时有效传达。
5.4 其他保障
各乡(镇)街道、区环委会相关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及其他相关专项预案要求,组织不同类型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水平;以增强公众防范意识、提高公众自救能力为目标,开展应对重污染天气宣传、教育等工作。
6. 监督问责
区环委会办公室指导和协调各乡(镇)街道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成员单位及相关各乡(镇)街道,由有权机关依规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责任。
对应急响应期间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企业,依法责令停止生产,除予以经济处罚外,依法追究企业法定代表人法律责任。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应急减排措施执行不到位(含弄虚作假,逃避减排责任)或未达到相应绩效分级要求的,按相关程序进行降级处理。对超出允许生产经营范围或超标排放的保障类企业,不符合绿色施工相关要求的保障类工程,移出保障类清单。
7. 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殷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殷都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殷政办〔2019〕65号)同时废止。
附件: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单位及职责
附件
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单位及职责
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由区环委会相关成员单位负责,各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1. 区委宣传部负责协调全区重污染天气应对的宣传报道工作。根据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组织新闻媒体做好报道工作。
2. 区发展和改革委负责重污染天气期间电力调度、保障工作,积极向省、市发展和改革委汇报申请,尽量减少统调燃煤发电机组出力,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 区教育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中小学和幼儿园减少户外活动及停课实施方案,并督导各中小学和幼儿园落实。
4.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督促指导工业企业开展绿色化改造工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季节性生产调控措施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5. 交警支队殷都大队负责按照安阳市发布的机动车限行通告,依法落实禁限行措施。
6. 殷都公安分局负责按照安阳市发布的机动车限行通告,依法落实禁限行措施,依据部门分工做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相应监督管理工作。
7.区财政局负责统筹保障辖区重污染天气处置工作所需经费,为重污染天气处置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并做好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工作。
8. 区矿产资源管理中心负责落实非煤矿山开采、运输、修复等过程中的扬尘控制。
9. 市生态环境局殷都分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执法检查方案;依据部门分工做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相应监督管理工作。
10.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建筑施工工地和施工工地工程机械管控实施方案并落实。
11. 区城市管理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城市道路扬尘控制、禁止城市违规烧烤等实施方案,监督园林绿化施工工地落实应急减排措施并督导落实。依据部门分工做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相应监督管理工作。
12. 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国省干线公路施工等扬尘控制实施方案并督导落实;依据部门分工做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相应监督管理工作。
13. 区水利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水利工程施工场地扬尘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控制实施方案并督导落实。
14. 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禁止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实施方案并督导落实。
15. 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诊疗措施并督导落实;配合宣传部门做好健康预防知识普及工作。
16. 区应急管理局负责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烟花爆竹非法行为。
相关解读:《殷都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