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A
关于对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
第36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崔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 加快推广劳动教育课程普及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这一提案反映了当前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普及在校学生劳动课程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您的建议提出的问题透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加强规范我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在工作部署和落实中将认真加以采纳。
一、落实劳动教育课程,不断丰富教育形态。
我区围绕国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严格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学校除实习、实训外,落实不少于16学时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全区学校通过开设种植、木工、扎染、陶艺、非遗等校本课程60余门,逐步构建多样的课程体系。组织实施“劳动周”“劳动竞赛”“小劳模评选”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内在需求和动力,不断提升教育效果。2023年,殷都区教育局把5月8日至5月14日定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周”,全区中小学生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礼赞劳动 赋能成长”五个一主题活动。
二、坚持立德树人,践行“以学生为中心”
殷都区教育局将在课程开设、生活劳动、全面深化劳动教育、构建劳动体系上继续创新,充分发掘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方面的育人价值,提供有力条件保障支撑,构建多元化劳动课程体系,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综合育人格局。一是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构建互通立体劳动课程体系。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系统推进,离不开劳动教育课程的支撑。从体系上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目前,所有中小学每周开展1节劳动教育课。从内容上拓展小、初、高三个阶段课程,打造互通立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发挥家庭基础作用,细化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内容。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三是发挥社会支持作用,搭建区域劳动实践支撑平台。坚持“依托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区域整体推进劳动教育”的思路,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
三、深度融合学科教育
中小学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职业学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专业课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四、研发劳动课程资源
以省级劳动教育示范校为研究骨干力量,各学校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地方传统劳动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周边自然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研发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教材、专题读本、示范教案。健全劳动教育教研体系,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定期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教师专业优势,探索开展教研合作,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提高劳动教育整体实施能力,形成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开展劳动教育精品课程评选、公开课观摩、优秀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劳动教育精品示范课例。
五、全面开展劳动课程教育实践,开展校内劳动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制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小学低中年级要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要注重在校园劳动的基础上适当向社会劳动实践拓展,要明确校内劳动实践时间,组织开展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图书整理、宿舍管理、垃圾分类、疫情的防控及宣传等形式灵活多样的集体劳动。小学可将午餐午休及午间活动管理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年级学生参与其中。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2023年8月25日
联系单位:殷都区教育局
联系电话:13569086131
联系人:连宪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