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播种期干旱和近期暴雨天气影响,玉米田容易出现叶片先萎蔫后干枯或玉米茎基部褐色腐烂病状,疑似细菌性病害。殷都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人员提醒各乡镇办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病情监测,及时掌握田间病害发生动态,防止发生大面积传播危害,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一、玉米常见细菌性病害症状特点
玉米细菌性叶斑病和茎(基)腐病的症状表现复杂,病原菌种类多,常见有以下几种:
1.玉米泛菌叶斑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的前期和中期。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大量分散的黄白色水渍状斑点;病斑逐渐沿叶脉扩展,产生平行于叶脉的褪绿条带。感染后期,随着病害的发展,在叶片叶脉间形成黄褐色坏死条斑,严重时引起叶片枯死。
2.玉米芽孢杆菌叶斑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分散有不规则的淡黄色水浸状斑点,之后病斑沿叶脉方向扩展,逐渐增多,全叶布满黄色的小斑。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出现灰白色的枯死区域,然后相互联合进而在叶片上形成较大面积的坏死斑。
3.玉米细菌性褐斑型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大量小点状褪绿斑,病斑逐渐扩展后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变褐且周围有褪绿晕圈,受害严重的植株病斑连片,导致叶片枯死。
4.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一般在玉米的生长中期发病。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在植株中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出现水渍状腐烂,组织软化,并伴有臭味。
5.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
田间症状表现为植株茎秆基部出现褐色病斑,严重的植株在病斑部发生横向的茎秆开裂,变黑变褐并出现干腐。纵剖病茎,其维管束变褐,发病部位从茎表层向内扩展,植株叶片因缺水而枯萎,并由于茎秆开裂而导致大量发病植株从基部倒伏和倒折,严重者全株枯死。
6.细菌性干茎腐病
在幼苗期发病植株生长缓慢,茎节不能正常伸长,发病初期在茎下部的叶鞘表面出现红褐色不规则的小病斑,发生在茎上的第1 或第2 个茎节;侵染的植株生长缓慢,茎节有縊缩,近地表数节有病斑,病斑逐渐扩大相连成较大的不规则斑,初呈红褐色水渍状,后变为黑褐色。
二、防治方法
1.注重采取农业防治措施
暴雨后及时疏通田间沟渠、中耕散墒,防止雨后长时间积水和湿度过大。如发现个别病株,应及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及时清理玉米田周边杂草,防止杂草上的细菌侵染玉米。田间机械作业时,尽量减少对玉米植株的机械损伤。
2.发病初期开展化学防治
发病部位在叶片上的细菌性病害,可在发病初期选用77%氢氧化铜可湿粉或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或4%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水剂或72%农用链霉素,进行喷雾防治。对发病部位在茎秆部的细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或大喇叭口期,可选用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或72%农用链霉素,进行茎基部喷雾或灌根防治。
责任编辑: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