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宋有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科学规划布局,持续改善热门景区周边交通环境”的提案已收悉,经过殷都区文广体旅局、公安分局、交通局、住建局、城管局会商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殷都区文化旅游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支持关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科学规划布局,持续改善热门景区周边交通环境”的提案非常及时。殷都区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所在地,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千年文化古都、现代产业新城”。2024年2月26日,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工程、灵魂工程——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2024年全年已累计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在“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游客游览热度高涨,日均接待游客1.6万人次。
为缓解节假日期间殷墟片区交通压力,殷都区从2023年10月“洹河夜游”首演起至今,围绕殷墟片区外围文旅保障工作,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和对应方案。协同有公安、交警、城管、市场监管、住建、环卫、卫健医疗力量和属地乡镇办,“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殷墟片区单日上岗保障力量500人,由殷都区政府县级领导带班,服务于殷墟片区道路交通指挥疏导、外地车辆停车引导和游客咨询服务。同时协同市城管局、殷墟博物馆、殷墟景区等单位,在节假日保障期间定时通报景区入场人次和外围5个停车场的车位余量。
殷都区围绕保障景区周边交通具体做了以下三项工作。一是优化交通线路。制定了殷墟片区内南向来车、东向来车两条动线,并结合市文旅集团通过增设约300米隔离栏、布置500个反光锥、安装交通指示牌、景区导览图等确保达到片区内不调头,向北可停车,向西走环线,景区、停车场门前不聚集的殷墟片区交通管控目标。二是挖潜规划车位。对原省建七公司院落进行平整,对文旅小镇东侧原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将殷墟博物馆北广场的非机动车位余位临时用于机动车停放,共增加1100个停车位;将安钢大道、泰祥路等慢车道科学规划利用,设置临时停车位500个。加上原有的玉兰园停车场、博物馆东南和东北停车场、商颂广场停车场约1100个停车位,殷墟片区内外现可以停2700余辆车。目前,殷墟片区各停车场已接入市级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自助缴费、无感支付快速通行、预约服务、远端查询余位等功能,有效提高了景区停车场通行效率和停车泊位周转率。另外,在“五一”假期等游览高峰时段,殷都区开放了殷都区政府停车场、西郊乡政府停车场、纱厂街道办事处停车场、殷都考古站停车场等4个停车场共计123个车位,缓解了殷墟景区周边交通压力。三是规范摊贩管理。分别在商颂广场南侧、玉兰园停车场东北侧、殷墟博物馆东门纺织路东侧规划了三个临时游客服务餐饮点,共计130个摊位,由市文旅集团统一制作餐车,属地乡镇办负责管理,引导流动摊贩到指定地点经营。既满足了游客需求,提升了游客游玩体验,又能够统一标识、统一管理,避免占道经营导致交通不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于景区周边的公共交通线路,市公交公司已开设了H1、H2两条公交环线以及11路、14路两条公交线路,途经殷墟博物馆(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殷墟、安阳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景区。节假日等高峰期间,市公交公司会根据游客流量适时调度加开班次。关于设置“假日公交专用廊道”的建议,考虑殷墟片区内通车道路为双向两车道的实际情况,且殷墟内部道路规划已超出市政道路规划,下步将把道路、管网、交通标志标线、桥梁等元素纳入正在修编的《殷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进一步讨论设置“假日公交专用廊道”的可行性,同时便于办理规划审批和文物手续。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区将积极配合市文物局、殷墟管委会做好《殷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以便于以后《殷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内的项目顺利实施。
感谢您对殷都区文旅工作的监督和支持。
责任编辑:李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