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殷政办
索 引 号 有 效 性 有效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殷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殷都区“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23日

殷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殷都区“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2-23 17:14 来源:殷都区应急管理局

殷政办202249

 

 

殷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安阳市殷都区“十四五”防震

减灾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安阳市殷都区“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12月22日

 

 

安阳市殷都区“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全面提升我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截止2025年。

一、发展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国家、省、市防震减灾工作部署要求,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地震灾害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续提升。防震减灾工作融入“全灾种、大应急”管理体制,新时代防震减灾现代化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1.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河南)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我区辖区2个预警台站建设任务预警终端安装工作稳步推进

2.地震灾害防御基础进一步夯实。全面实施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到位,安阳市城区活断层探测成果广泛应用于重大项目建设,园区地震安全性区域评估推进明显,农房抗震改造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加固改造工程等先后启动,建筑物安全能力进一步提升。

3.应急响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了区、乡两级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成区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地震应急演练实现常态化,落实《安阳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把丹枫园广场建成Ⅱ类应急避难场所。

4.地震灾害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完善防震抗震和抗震救灾指挥体系,调整防震抗震加固和职能职责。防震减灾科学普及进一步深化。建成省级防震减灾示范企业1个,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省级3所,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国家级1处、省级2处、市级1处。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防震减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根本遵循。

1.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震灾害风险越来越大,广大人民群众对包括地震安全在内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

2.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新任务。“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为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完善机制,推动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注入新动力。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建筑物减隔震、绿色震源、光纤地震监测等新技术地震预警、地震情景构建等创新产品不断推广应用为深化开放合作、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十四五”时期问题与挑战

我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灾害风险高,历史上我区及周边地区发生过多次6级以上地震,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均处于7度以上抗震设防区,8度以上的乡(镇)街道占比58%。我区连续多年被国务院划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具备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背景,地震灾害潜在风险大,震情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同时,我区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存在短板和弱项;地震监测预警能力不强、智能化程度不高应急响应保障能力较弱;地震灾害风险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城风险、农村设防的抗震设防状况亟待改善风险隐患底数尚未摸清、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落实不到位;防震减灾科普覆盖面不够广,全社会地震灾害防范意识不强防震减灾治理体系不完善,公共服务创新不够、满意度不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科学把握“两个大局”,夯实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基础,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加强抗震设防和应急准备,优化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全面推进新时代殷都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和损失,努力推动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千年文化古都,现代产业新城”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殷都区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

2.坚持预防为主,防范风险。牢固树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理念,科学认识和把握地震灾害规律,坚持关口前移,主动防御,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和损失。

3.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聚焦制约我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4.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开放、合作、共治、共享工作机制。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防震减灾体制机制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监测智能、防治精准、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新时代殷都区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显著提升风险防治、基本业务、科技创新、防震减灾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基本建成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地震灾害风险水平,地震灾害风险全区经济社会和公共安全的影响持续降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有力。

三、主要任务

)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有序推动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区划图,构建以灾害风险识别、评估、规避、降低、转移和防治效益评估为一体的地震应急处置辅助决策体系,建设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管理平台;强化抗震设防管理,落实地震安全性“放管服”改革制度,明确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全过程监管,构建全责明晰、科学有效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体系,推动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估;落实一般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标准;开展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工程,不断提升建筑地震安全性能。

提升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

加快推进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项目,实现震后秒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地震预警公众覆盖率不低于80%;对接市局台网建设规划,加强地震监测台站建设,做好台站的运维和管理;坚持全区一盘棋,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统一信息发布渠道,为震区开展应急救援及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支持;加强我区震情跟踪,探索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震情分析指标体系;优化升级观测手段,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完善震情会商机制,推进地震监测业务流程化、标准化;加强宏微观异常核实,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开展新时代群测群防工作,力争取得减灾实效。

(三)提升地震应急响应服务能力

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推动区、乡两级地震应急预案修订报备工作,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预案修订完成率达100%,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强化区、乡资源整合,实现互联互通,震后30分钟内与灾区指挥中心联通;建立震情灾情紧急快报工作机制,强化区域联动;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完善地震响应技术系统,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做好防灾减灾设施设备的统筹使用工作,保障“防大震、救大灾”基本需要,力争灾后12小时内受灾人员达到初步救助,24小时内受灾人员得到基本生活救助;加强应急通信重点保值率达100%;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标准和规范,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工作,提升我区应急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四)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

强化地震应急保障决策服务,统筹加强震前防御、震时响应和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的决策服务,重点加强震后趋势判定、现场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及时提供地震烈度评定、震情灾情信息,为政府应急救灾、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推广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成果,提出规避、降低、转移地震灾害风险对策与措施。丰富公共产品供给,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地震速报、预警信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服务,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推动防震减灾智慧服务精准化,建设供需对接、便捷智能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产品清单。夯实基层基础,强化业务支撑,创新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和评估评价机制,推动多元供给,引进社会力量,培育地震安全公共服务市场。

)提升防震减灾社会治理能力

完善防震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防震减灾议事协调机构和机制建设,强化我区防震减灾法定职责履行加强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地震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引导和规范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地震灾害治理新格局;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将地震行政执法全面纳入“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各界防震减灾法治意识;落实权责清单制度,依法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和地震监测设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

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提升工程,坚持软、硬件并重,构建功能完备的科普传播平台和科普产品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场馆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提升防震减灾科普鉴于基地覆盖和辐射能力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各级各类科技场馆、应急体验馆和农村文化礼堂,引导各类公园、景区等增加防震减灾科普功能;推进国家、省、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标准化实施,推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创建纵深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不少于5所,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不低于90%;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学校辅导员、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员业务培训,培养率达到80%;深化“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创新宣传方式,加强重点时段科普宣传,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七)提升科技支撑和信息化水平

开展关键科研技术攻关,加强地震预警、震情分析指标等产品研发;开展地震监测站网、地震数值预测研究;推进地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学技术与防震减灾业务深度融合;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合作,共同承担重大工程科研项目,提升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与防震减灾业务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提升地震业务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依托政务云等信息化资源,推进防震减灾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地震信息化基础设施,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加强数据共享、协作联动、协同服务等信息化建设,提高防震减灾信息化水平。

四、重大项目

(一)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

优化我区监测站网布局,对接安阳市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规划,落实地震台站建设任务,构建手段完备的综合监测网,持续推进地震台站标准化建设,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加强地震现场工作队建设、提升流动监测能力;配合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殷都辖区建设任务,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

(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程

按照国家、省、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安排,有效推进地震灾害风险调查、重点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推动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评价项目,编制1:25万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区划图,有针对性的提出多层级、高水准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措施,进一步提升区域抗震能力。

(三)防治减灾智慧科普工程

统筹开发现代化防震减灾科普场馆智慧科普新模式,充分利用LED大屏、人机互动、多媒体科普机器人、VR避震逃生设备、地震模拟体验平台、预警设施等智慧现代化宣教设备,融合安全教育场馆,实现三维数字影像展示,提供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科普教育;开发防震减灾科学实验、科教视频、科普作品等产品,实现教科研一体的科普宣传矩阵,引导公众通过深度探索体验等形式,更为有效的获取防震减灾科学知识,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地震科普需求。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完善目标导向管理机制,发挥防震减灾相关部门和行业主管单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强对乡(镇)街道的指导和支持,要明确规划约束性指标、工作责任和实施进度,强化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落实,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二)强化法制保障

全面落实防震减灾法定职责。政府定期向人大汇报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防震减灾领域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健全投入机制

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优化投入结构,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与监督。拓宽经费投入渠道,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四)强化人才培养

畅通人才交流、培养、合作、引进渠道,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梯队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为推动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五)完善规划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分阶段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强化评估结果应用,推动规划目标全面实现。


相关解读:《殷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殷都区“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政策解读

责任编辑: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