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其他文件

殷都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2-12 11:23 来源: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1月26日


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21-2030年)

 



二零二三年五月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基础和重要途径,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殷都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为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以及《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等文件精神,殷都区农业农村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客观评价了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和成效,分析了现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需求,阐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明确了建设内容及标准,分区规划及建设任务,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建设投资作出初步安排,提出了保障措施,为今后一段时期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可靠的指导。

规划涉及殷都区10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

规划2021-2030年期间,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14.5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13.8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累计达到39.44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32万亩。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永久基本农田内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到80%以上。规划期末,平原区高标准农田亩均提高粮食综合产能100公斤,浅山丘陵区高标准农田亩均提高粮食综合产能80公斤;新增受益农户9万余户,新增受益农民25.6万余人;农田宜机化率达到95%以上,田间道路通达率达到95%以上,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92%以上。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30年,展望2035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条件

(三)水土资源条件

(四)农业生产

(五)经济社会

(六)农业旱涝自然灾害

二、建设发展

(一)总体建设情况

(二)“十三五”规划评估

(三)实施效果

三、主要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主要问题

(二)需求分析

四、规划必要性

(一)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

(二)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需要

(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四)农业增效益和农民增收益的需要

(五)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

(六)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需要

五、规划实施条件

(一)政策条件

(二)资金条件

(三)技术条件

(四)耕地资源条件

(五)水资源条件

(六)电力资源条件

六、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水平年

(五)规划范围

(六)规划目标

(七)规划重点任务

(八)规划有效衔接

七、建设内容与标准

(一)建设标准

(二)建设内容

八、分区规划与建设任务

(一)分区布局

(二)建设任务

九、投资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十、建设管理和后续管护

(一)强化质量管理

(二)统一上图入库

(三)规范竣工验收

(四)加强后续管护

(五)严格保护利用

十一、预期效果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十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规划引领

(三)加强资金保障

(四)加大科技支撑

(五)严格监督考核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殷都区位于安阳市市区西北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3°37´114°58´,北纬35°12´36°22´。东与文峰区北关区为邻,西、北与安阳县接壤,南与龙安区相连。该区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区域,北距邯郸市70公里,西距长治市约180公里,南距郑州约200公里,东距聊城约130公里。总面积687平方公里,总人口71.5万人。殷都区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洹河贯穿东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全区。

(二)自然条件

1. 地形地貌

殷都区位于浅山丘陵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该区位于太行山波状复背斜东翼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其地层属华北地台沉积类型,西部是石碳二迭系地层的剥蚀丘陵地貌和剥蚀堆积丘陵地貌。地层由太行山东去依次出露为:奥陶系(O)、石炭系(C)、二迭系(P)、第三系(R)、第四系(Q)。大多区域为第四系覆盖,主要由亚砂土、亚粘土及碎石组成;其成因类型较复杂,有冲积、洪积、坡积、残积等。土层厚度变化不大,一般在5070米,最大厚度近100米。同时位于汤阴地堑北端的汤西断裂与安阳断裂的交汇处,汤西断裂(青羊口断裂)南起黄河北岸,经新乡、安阳向邯郸以北延伸,倾向东,长约90公里。安阳断裂西起林县姚村,经林县河顺、安阳县许家沟向安阳以东延伸,走向近东西,倾向北,长约55公里,东西横境而过。

2. 水文气象

殷都区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春季温暖,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历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高气温43.2℃,极端最低气温-21.7℃。多年平均气压1001.5毫巴,全年降雨量606.1毫米。

区域内北有漳河,可引水灌溉,东南部有安阳河支流粉红江、珠泉河、天喜镇河自北向南汇入安阳河,境内沟壑纵横,排水顺畅。年均接纳的自然水约为4128.8万立方米,年均径流量为808万立方米。过境水主要有万金渠、胜利渠、洹河等客水,过境水总量约为6389万立方米平均利用量约1328万立方米。殷都区地下水水层厚度2030米,单井出水量可达30005000立方米/日。殷都区东部地下水位为70100米,安阳河流域地下水位较浅4080米,中部丘陵地下水位为100260米,西部山区地地下水位为180750米。全区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中东部地区尤为明显。

3. 土壤类型

殷都区大部分属洪积、冲积平原。北侧受洹河泛滥之影响,故只具有冲积土一种土壤。土壤质地分布,呈南北土壤质地轻,中间土壤质地重格局。土壤的分布既受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也受地貌、水文和人为生产活动的限制。殷都区地貌类型多,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人为开山治水、修造梯田、平整土地等生产活动又较为频繁,因此土壤种类也较多,土壤的地域分布也比较复杂。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和潮土。

侵蚀构造低山区  本区包括都里镇、磊口乡和许家沟乡、铜冶镇的西部,由低山及山间盆地、沟壑构成。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奥陶纪灰岩、二叠纪砂岩、页岩和火成闪长岩、正长岩等岩石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山间盆地多为黄土残积物,是第四纪马兰黄土。土壤的分布状况为:海拔200米以上的岗顶、岭巅,多为基岩风化物上发育的幼龄土壤,山坡和山麓部位多为次生黄土覆盖,其上部为白面土,下部为立黄土。次生黄土剥蚀后,出露离石午城黄土,其上发育为红黄土,坡卧黄土,如:幼褐灰土、幼褐土、多姜坡卧黄土等。山间小盆地多分布白面土,另外还有老石灰岩风化物上发育的红土等。

北岭丘陵区  本区包括铜冶镇东部,水冶镇北部,洪河屯乡、安丰乡西部和伦掌全部。为一东西走向的黄土岗岭,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马兰黄土或经洪水再搬运过的次生黄土。土壤分布状况:海拔200米以上为白面土,200米以下立黄土、白面土相间排列,区域相对低处多立黄土。另外,在一些相对较高的岭头上,有坡卧黄土的分布。

山前洪积平原区  本区位于太行山前丘陵以东,南北两岭之间,东接冲积平原。包括水冶镇东部、南部,洪河屯乡南部和曲沟镇全部。成土母质为洪积物,土层深厚。本区土壤绝大部分为立黄土,与西部、北部丘陵区相接处有小面积白面土和褐土性黄土。

中、东部冲积平原区  本区西接山前缓倾平原下缘,为广阔的冲积平原,包括洪河屯、安丰两个乡的东部,海拔高度在54.575米,成土母质为第四纪冲积物,土壤分布自西向东为:脱潮土(褐土化潮土)典型潮土(黄潮土)。

4. 植被

殷都区全区幅员面积687平方公里,据调查统计,现状林地面积达13.3万亩,林木蓄积量达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3%,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50%,沟渠路绿化率达到85%

(三)水土资源条件

殷都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2020年变更调查数据显示,殷都区耕地面积43.17万亩,其中水浇地20.86万亩,占48.32%;旱地22.31万亩,占51.68%殷都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6.12万亩,两区划定面积27.24万亩;耕地保护目标为38.76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33.8454万亩。

殷都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06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4078亿m3,地下水资源量0.7478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1495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7684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0.2855亿m3,引调蓄水可利用量0.9692亿m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5137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可利用量重复计算量为0亿m3

境内的跃进渠属全国大型灌区之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工程包括总干渠、东干渠和南干渠,全长147公里。加上支斗农渠总长近千公里。设计灌溉面积30.5万亩,涉及殷都区西部9个乡镇外省21个村庄。通水近半个世纪以来,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解决了殷都区西部山丘区人畜饮水困难,灌溉了大面积农田,而且有效地补充了地下水源,改变了西部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漳南灌区也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设计灌溉面积120万亩,灌溉范围涉及殷都区部分乡镇。灌区内现有总干渠1条,长28.62公里;干渠15条,长210.66公里;支渠91条,长422.13公里;斗渠1294条,长1258公里;斗渠以上建筑物10996座。灌区排水系统由干、支、斗排组成,通过洹河、汤河汇入卫河排出境外。

经过数十年建设,殷都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发展。大部分灌区已形成完整的灌排渠系和水源工程,基础设施完善。灌区水源工程以蓄、引水为主,提水为辅,主要利用地表径流,少量利用地下水。2011年至2020年共配套完善田间渠道550余公里,新建机井635眼,各类塘堰、集雨池、蓄水池等20处、泵站31处,埋设地埋管道227.65公里。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4.92万亩,新增和改善农田防涝面积24.9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5万亩。

(四)农业生产

20182020年,殷都区农业平均种植面积63万余亩,作物复种指数1.32,粮食作物平均年产量为22.04万吨,主要经济作物平均年产量为5.38万吨。殷都区耕地面积43.1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6.12万亩,两区划定面积是27.24万亩,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24.20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面积3.04万亩。

殷都区农业资源特色较鲜明。以安丰、洪河屯两个乡为主的东部为平原粮食高产示范区;沿安姚公路、洪积线道路两侧的小杂粮种植区历史悠久;西部铜冶、都里、磊口的山区坡地经济开发潜力大,保护了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色农产品。目前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为谷子、红薯、大豆等。

1-1  殷都区两区面积分布情况表

序号

乡镇名称

耕地内两区面积(万亩)

小计

粮食生产功能区

重要农产品保护区


合计

24.69

24.20

3.04

1

电厂路街道办事处

0.0001

0.0001


2

纱厂路街道办事处

0.0298

0.0298

0

3

北蒙街道办事处

1.3805

0.9978

0.3828

4

西郊乡

0.5526

0.5526


5

水冶镇

2.4970

2.4970


6

铜冶镇

1.7492

1.7492


7

曲沟镇

1.4867

1.4867


8

伦掌镇

4.7076

2.7731

1.9345

9

都里镇

1.5287

1.5287


10

磊口乡

1.7250

1.7250


11

许家沟乡

1.8799

1.8799


12

安丰乡

6.0472

6.0472


13

洪河屯乡

3.6521

2.9304

0.7218

 

1-2  殷都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分布情况表

序号

乡镇名称

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万亩)


合计

36.12

1

电厂路街道办事处

0.0000

2

纱厂路街道办事处

0.0399

3

北蒙街道办事处

0.9990

4

西郊乡

0.4428

5

水冶镇

3.7982

6

铜冶镇

2.7416

7

曲沟镇

1.8197

8

伦掌镇

6.0282

9

都里镇

2.5449

10

磊口乡

2.9570

11

许家沟乡

3.0904

12

安丰乡

7.4797

13

洪河屯乡

4.1800

(五)经济社会

殷都区10个乡镇、9个街道、300个行政村、50个社区,总面积687平方公里,人口71.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2.968万人;拥有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2个省级特色商业区、4个市级专业园区。

2020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28.5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1.0亿元,同比下降0.5%;第二产业完成222.0亿元,同比增长2.6%;第三产业完成95.5亿元,同比增长3.0%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68.9元,增长2.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82.8元,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73.17元,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8.4亿元,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2亿元,同比下降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82亿元,同比增长1.54%

1-3 殷都区2020年经济社会基本情况表

行政区划

人口状况(万人)

经济状况

乡镇

数量

行政村

数量

农村供水涉及行政村数量

总人口

农村人口

户籍人口

常驻城镇化率(%

国民经济总产值(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10

300

300

71.5

38.0273

62.968

66.45%

328.5

-0.055

2.17

(六)农业旱涝自然灾害

殷都区地理自然条件复杂,降水少,蒸发量大,旱、风、雹、霜、冻与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较多。西部山区常因干旱而绝收,山丘旱地的农作物也因干旱严重减产。据史载统计,干旱年份5~6年一遇,以春季和初夏最严重,十有九次为重旱洪涝灾害多发生在78月份,主要是流域内一般为同时降雨,但雨量分布极不均匀,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二、建设发展

(一)总体建设情况

2011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我区坚持“集中连片、综合治理、产业拉动、基础增效”的原则,突出强化组织领导,大力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1-2020年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个,其中水利部门完成5个、发改部门完成1个、国土部门完成2个、财政部门完成1个、农业部门完成3个,总建设规模24.92万亩(数据来源于“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实际建成面积17.97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5万亩(含管灌、喷灌),已建成项目涉及曲沟镇、洪河屯乡、都里镇、水冶镇、安丰乡、伦掌镇、许家沟乡等7个乡镇,125个行政村(含重复行政村名)。合计总投资额28297.5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投入7712.05万元,省级财政资金投入17354.54万元,市县配套财政资金投入1777.42万元,社会资本1300万元,受益群众自筹153.52万元。永久基本农田内高标准农田覆盖率为43.90%,两区内高标准农田覆盖率为46.57%

项目实施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内的灌溉条件,节水节地效益显著。各项目区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路沟渠桥涵闸相配套、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格局,成为高产稳产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2-1  殷都区已建高标准农田清单(至2020年)

序号

项目原主管

部门

项目名称

建设任务所属年度

项目所在乡镇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万亩)

总投资

(万元)

1

安阳县水利局

安阳县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

2012

曲沟镇

1.11

860

2

安阳县发改委

安阳县2014年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

2014

洪河屯乡

1.41

817.52

3

安阳县水利局

安阳县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5年度工程

2015

洪河屯乡

2.43

1440.28

4

安阳县水利局

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2015

都里镇、水冶镇

3.00

2957.69

5

安阳县财政局

安阳县安丰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16

安丰乡

0.73

843

6

安阳县水利局

安阳县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6年度建设项目

2016

伦掌镇

3.61

2917.11

7

安阳县国土局

安阳县(殷都区)伦掌等乡镇土地(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一期

2016

伦掌镇、洪河屯乡

3.06

3286

8

安阳县国土局

安阳县(殷都区)伦掌等乡镇土地(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二期

2016

伦掌镇、安丰乡、洪河屯乡

5.67

8621

9

殷都区水利局

殷都区2018年农田水利项目县

2018

水冶镇

2.02

2434.93

10

殷都区农业

农村局

殷都区都里镇2019年度0.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19

都里镇

0.75

1125

11

殷都区农业

农村局

殷都区水冶镇2020年度0.6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20

水冶镇

0.68

1820

12

殷都区农业

农村局

殷都区许家沟乡2020年度0.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20

许家沟乡

0.45

1175

合计




24.92

28297.53

(二)“十三五”规划评估

“十三五”期间,殷都区共规划高标准农田16.97万亩,其中2016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3.07万亩,2018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02万亩,2019年新增高标准农田0.75万亩,2020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水冶镇、伦掌镇、安丰乡、洪河屯乡、都里镇和许家沟乡7个乡镇。

我区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通过水、土、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全区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十三五”期间,共建设水源工程389处,其中地表水源工程共新建24处,新打机井365眼,铺设地埋管道63.41km;铺设地埋电缆16.43km,新建变压器131个台区;新建田间道路128.78km,新建生产桥涵270座,沟渠343.30km。农田道路通达率达到94.7%,农田林网防护率90.5%,农田宜机化率93%

“十三五”期间,殷都区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共投资22222.0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投入4857万元,省级财政资金投入15117万元,市县配套财政资金投入910.93万元,社会资本1300万元,受益群众自筹37.11万元。“十三五”期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2016年共投资15667.10万元,2018年投资2434.93万元,2019年投资1125万元,2020年投资2995万元。

“十三五”期间共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6.97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6.97万亩,年节约水资源390.82m3,新增粮食产能1483.22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约2620万元。

(三)实施效果

1. 保障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011年以来殷都区通过小型农田水利、新增千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等各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和产能。到2020年底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92万亩,新增粮食产能约2170万公斤。殷都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实现了耕地质与量的同步增长,在当前水土资源趋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等情况下,实现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改变了农田基础薄弱的现状,提高了耕地产出能力。

2.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通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土地更加平坦,机耕路、排灌渠密度明显增强,农田灌溉设施更加完善,防洪防涝抗旱能力进一步提升,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为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集中连片开展农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耕地碎片化、质量下降、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土地流转收入,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

4. 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灌排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了农田防洪排涝能力和灌溉效率,减少了水资源浪费;生物、林业、水利措施的实施和测土施肥等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改善了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通气能力,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农田林网建设提高了农田林网覆盖率,为基本现代化指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农田质量的提高,减少了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而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的使用,改良了土壤结构,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农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这促进了农业综合效益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主要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主要问题

1. 农田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老化、损坏现象

田间工程配套标准低,灌溉技术落后,灌排合一,加上年久失修,出现老化、损坏现象,渠道漏水、渗水,灌溉水浪费现象严重,灌溉保证率低,直接影响了农田的高产稳产,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排水不畅,加之沟渠淤积严重,造成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部分田间道路仍然是素土路面,经过多年冲刷,路面坑洼不平,雨天泥泞难行,无法适应大型农业机械运作,劳动效率低,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民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阻碍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2. 耕地质量较差,土地利用率不高

我区西部主要为丘陵山区,耕地资源有限,立地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灌溉水不足。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的田块越来越少,剩下的农田面积小而分散,导致建设成本高、建设难度加大。同时,因农田灌溉水不足,交通不便等原因,冬季基本“靠天收”,作物介于一年一熟至一年两熟,土地利用率较低。

3. 资金来源单一,缺口大

一是建设资金来源单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慢且具有不确定性,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存有顾虑、积极性不高,目前项目资金主要依靠中央、省级财政投入,无法满足实际建设发展需要。二是亩均投入水平不足。以往年度亩均1500元的投资标准,已无法达到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全面高质量配套的要求。未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址布局逐渐由易到难,需要在平整土地、修建田间道路、水源工程方面增加投入,部分缺水区域还需要安排高效节水灌溉、提水配套设施等,项目投资规模和工程施工难度都逐渐加大。

4. 项目建设管理难度大

项目复杂,管理难度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实施过程涉及农业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财经会计制度、招投标、工程质量、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等。要与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规划、环保部门、招投标或政府采购部门沟通协调,还要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众多部门打交道,其中某一环节、某一部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项目建设。

5. 管护机制不足,数字监管滞后

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清晰,建后管护责任和措施不到位,管护资金不足、农田质量监测和管理手段薄弱等问题较为明显。当前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普遍由当地乡镇基层政府或村委会负责管护,由于乡镇干部流动性大、村干部职位调动等原因,管护主体缺位现象突出,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竣工移交后出现设施损毁且未得到及时修复,高标准农田实际功效减弱,亟需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往往没安排一定的后期管护资金,无法指定专人管护与维修,使得建成后的项目缺乏必要的管护与维修,缩短其使用寿命。此外,当前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用途管控监测工作不到位,亟需加强农田监管系统建设。

(二)需求分析

1. 加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是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机化、科技优。殷都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农田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机耕路需要硬化;林网建设需要加强,灌溉设施建设标准、衬砌率、配套率需要提高,以便与现代农业发展对节水灌溉的要求相匹配;科技措施需增强,早日实现与现代型、科技型农业的接轨。

2. 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我区丘陵山区面积相对较多,土壤较贫瘠,耕地质量不高,土地利用率低。需通过土地平整、修筑梯田,配套坡面防护设施来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壤改良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有机质含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拟主要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的方式来完成土壤改良,增加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

3.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直以来主要依托中央财政资金及省级财政资金,资金来源单一且不足。建好、管护好高标准农田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地方专项债资金、银行贷款,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

4. 创新高标准农田建管机制

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为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和队伍安全,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办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责任、资金等,让权责更加清晰。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设立工程质量险及管护费用不计免赔等创新管护模式,利用金融保险力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效能,进行高标准农田建管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四、规划必要性

(一)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对提高粮食产能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通过十年建设,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的新途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重要作用。

(二)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需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将统筹考虑区域气候、地形地貌、水源、地质、土地利用条件等因素,根据耕地利用现状及农业增产潜力,按照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相对平衡原则,确定分地块建设任务和目标,整治田块,提高农田平整度,促进田块集中,优化农田结构布局;改良土壤,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建设灌排设施,改善农田灌排和集蓄水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旱涝保收能力。项目的实施可加快当地水土资源实现集约节约利用。

(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式。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具备引进、集成、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能够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大幅度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农业增效益和农民增收益的需要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善农田生产环境,实现粮食作物高产、稳产,极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提高项目区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五)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对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标准农田建设关系到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和农田生态环境改善提升。通过高标准农田十年建设,将不断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农业发展的水土资源约束;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田生态功能,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绿色屏障。同时,也将持续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型升级,加快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六)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需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对于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规划的高标准对于农业农村地区的就业和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善将进一步利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以及高标准农田产出的质变,有利于提升更大范围内的农村地区农田地租的价值外溢,并且有助于农民向新型的农业劳动者转型,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同时广大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结构得到改善,劳动收入绝对量提升的同时提高农业资本性收入和地租收入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释放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产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新的抓手。

五、规划实施条件

(一)政策条件

为切实掌握已建高标准农田重点设施运行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普查整改,进一步提升管护水平。20203月自殷都区副区长组织召开殷都区已建高标准农田重点设施普查整改工作会议以来,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殷都区已建高标准农田重点设施普查整改工作,顺利完成了《殷都区已建高标准农田重点设施普查工作报告》通过普查,摸清了殷都区的基本情况,为完善整改阶段和下一步更加合理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坚实支撑。

殷都区区长、各部门领导都很重视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20219月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部分区人大代表视察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详细了解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并听取了汇报。副主任指出在殷都区西部山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从原来的不敢想、不能想,到现在的实践阶段,是农业农村局和各个乡镇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结果。在建设过程中要与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接力,要针对村里年轻人少的现状,探索出一条与智慧农业相结合的道路,发挥长远效益。在下一步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强化监督指导,确保质量符合标准,建造一批可以传承的下去的工程。

(二)资金条件

2018年殷都区经济发展实现新提升,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32.17亿元,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25亿元,增长43.65%;全年民生支出1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5.84%

2019年殷都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30.9亿元,增长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40元,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亿元,增长12.4%

2020年殷都区经济运行逐步回暖,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28.5亿元,同比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82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88万亩。

2018-2020年,殷都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增长,增长至20.82亿元;区政府已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约1780万元。未来殷都区将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技术条件

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殷都区制定了《殷都区现代农业2018-2020年发展规划》并经区政府批复同意。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殷都区有一支干事创业的专业队伍,有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高级农经师、高级会计师28人,农艺师、农经师、工程师37人,助理农艺师4人;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有洪河屯种植大户与科研院所共同合作种植2000亩优质大豆的成功做法。

截止到2020年,殷都区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4.92万亩。

构建了以区级信息服务中心为龙头,建设完成益农信息标准站、专业站、简易站,形成了市、区、乡、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级信息服务网络,2020年益民信息社在全区范围内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2020年,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达到75%以上。

建设健全区、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农产品达到25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比重达到30%

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主体、信息化平台、绿色高效技术推广、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

殷都区一直致力于推广优质小麦、小杂粮等农作物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综合技术,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坡地经济绿色生态循环利用技术及节水灌溉技术等。

科学施肥,严格控制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使用农药,禁止使用高残留高毒性农药,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在南水北调和安阳河两侧范围内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化肥、农药施用量达到零增长效果。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四)耕地资源条件

殷都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2020年变更调查数据显示,殷都区耕地面积43.17万亩,其中水浇地20.86万亩,占48.32%;旱地22.31万亩,占51.68%殷都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6.12万亩,占耕地面积83.67%;殷都区两区划定面积27.24万亩,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24.2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面积3.04万亩。殷都区耕地保护目标为38.76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33.8454万亩。2021年后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的不断增加,土壤改良速度的加快,耕地质量会逐步提高。

结合现有耕地资源、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与已建高标准农田的空间分析,扣除障碍因素,全区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潜力20.26万亩,两区内建设潜力14.56万亩,发展潜力较大。

(五)水资源条件

殷都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06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4078亿m3,地下水资源量0.7478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1495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7684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0.2855亿m3,引调蓄水可利用量0.9692亿m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5137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可利用量重复计算量为0亿m3

《安阳市水资源公报(2020年)》显示,2020年殷都区水资源总量为0.921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4002亿m3,地下水资源量0.7822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2614亿m3。总供水量1.8141亿m3,其中地表水水源供水量1.5947亿m3(其中蓄水工程1.0666亿m3,引水工程0.2114亿m3,调水工程0.3167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0.1538亿m3(均为浅层水),其他水源供水量(污水处理回用)0.0656亿m3殷都区用水总量1.8140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0.3527亿m3,占用水总量的19.44%;林牧渔用水量0.0523亿m3,占用水总量的2.88%。殷都区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35.2m3,相对较高。

目前,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优化管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比例情况下,规划水平年P=50%年型水量供需基本平衡,P=75%年型仍然缺水。今后我区将通过一调整种植结构比例,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山丘区适度轮耕休作等措施,减少灌溉用水量;二建设集雨池、蓄水池等设施,增加水资源储量;三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通过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

(六)电力资源条件

我区已逐步理顺了高标准农田电力设施建管机制,实现机井设施与高压配套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截止到2020年,殷都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已建有119台区变压器,以此满足机井、提灌站的用电需求;涉及项目台区下已通电机井执行目录电价的数量在50%以上。

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面,殷都区一直按照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的要求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健全了镇村级用水管理组织,依托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村基层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作为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水权转让的实施主体。实现刷卡取电的项目区机电井工程水价按照《河南省政府定价目录》规定实行分级管理。

殷都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殷都区以电折水农业水价(试行)的通知》(安殷发改〔2021131号),通知中提出建立分类分档水价。区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水价构成为:每档运行维护费+电费(电价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0.4842/千瓦时);原则上设立三档水量。明确具体价格标准。粮食作物:第一档价格为0.6422/千瓦时,第二档价格为0.8349/千瓦时,第三档价格为1.2844/千瓦时。经济作物:第一档价格为0.6922/千瓦时,第二档价格为0.9/千瓦时,第三档价格为1.3844/千瓦时。加强水费计收管理。公示农业水价具体标准,提高水价政策的透明度,禁止水价执行中乱加价乱收费。同时,定期公开灌溉用水量和水费收入情况,公开支出的主要项目和具体金额,确保水费取之于水用之于水。以电折水系数为1度电折合2.55立方米水。

六、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三农”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强化农田建设的基础作用和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粮食产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强化政策支持,加大项目投入,创新投资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夯实乡村振兴战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切实落实政府责任,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加强资金和资源整合。鼓励农民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投劳,参与农田建设和工程管护,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坚持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注重衔接乡村振兴、国土空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等相关规划,科学确定、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突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优势区,合理配置农田建设任务指标,夯实基础、确保产能,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坚持建改并举、注重质量。以国家刚性任务指标为基本遵循,强化数量和质量管理,推动新建与提质改造同步。充分发挥重点工程的引领作用,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条件,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农田工程综合配套,探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示范。

坚持绿色生态、土壤健康以绿色发展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灌排通畅、宜机作业的连片高标准农田。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防止土壤污染,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分类施策、综合配套。针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抓住关键、多措并举,切实把田间水利灌排工程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实行水利、农业、道路、林业和科技等综合措施,进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努力实现建设高标准农田目标。

坚持建管并重、良性运行。以整体治理理念统筹推进农田建设、管护和利用监管。建成项目应及时办理资产交付手续,并明确项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强化长期跟踪监测,加强对工程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

坚持依法严管、良田粮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上图入库,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支持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筑牢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三)规划依据

1. 相关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号)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发〔20201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建发〔20211号)

《国务院关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批复》(国函〔202186号);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体系的通知》(农建办〔20218号);

《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014号);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转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统一高标准农田国家标识的通知》(豫农办202022);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豫政办202142);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1153号);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通知》(豫农文〔202267号);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政202014);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安政202016);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试行)》(安政办20218)。

2. 相关规划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

《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殷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安阳市殷都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2022年)》;

《安阳市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及综合利用规划(2020-2040)》;

《安阳市节水行动专项规划》;

《殷都区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意见(2021-2025)》;

其他相关规划。

3. 相关规范、标准及其它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22);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 50288-2018);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GB/T 50363-2018);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

《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DB 41/T985-2020);

《机井技术规范》(GB/T 50625-2010);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17);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

《微灌工程技术标准》(GB/T 50485-2020);

《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 482-2011);

《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GB/T 50600-2020);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 246-2019);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 4-2020);

《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17-201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额定电压10kV架空绝缘电缆》(GB/T 14049-200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机井通电工程典型设计》;

《安阳市水资源公报》(2020年);

《殷都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保护法》(2020年修订);

《水资源管理综合办法》;

《殷都区关于进一步规范涉矿项目动用矿产资源的实施意见》;

殷都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农业、水利、林业、文广体旅、矿管等部门有关文件要求;

殷都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2020年变更调查成果、“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两区”划定数据;

项目区涉及的乡镇、村的社会经济状况等资料。

(四)规划水平年

本次规划的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30年,展望2035年。

(五)规划范围

本规划共涉及10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西郊乡、水冶镇、铜冶镇、曲沟镇、伦掌镇、都里镇、磊口乡、许家沟乡、安丰乡、洪河屯乡及北蒙街道办事处,共涉及256个行政村。

2021-2030年共新增高标准农田28.32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14.5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8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32万亩。其中2021-2025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1.9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9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9万亩;2026-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6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1.81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3万亩。

(六)规划目标

1. 总目标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等的要求针对区域内农田设施现状,通过土壤改良、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其他工程建设内容项目区建设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机化、科技优的,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

2021-203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4.5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80万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32万亩,同时新增或改善节水灌溉面积28.32万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9.4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率达到90%以上。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等措施,平原区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浅山丘陵区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80公斤以上,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升0.5个等级以上。

规划期末,农田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75%以上,农田宜机化率达到95%以上,田间道路通达率达到95%以上,农田林网防护率达到92.5%以上,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达到10%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达到100%

6-1 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目标表

序号

指标

目标值

属性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2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31.42 万亩

约束性

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36.82 万亩

2025年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1.99 万亩

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39.44 万亩

2030年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13.80 万亩

2

高效节水灌溉建设

2022年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65 万亩

预期性

2021-2030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5.32 万亩

预期性

3

新增粮食综合生产

能力

新增高标准农田平原区亩均产能提高 100 公斤,山丘区亩均产能提高 80 公斤

预期性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产能不低于当地高标准农田产能的平均水平

预期性

4

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

 10%

预期性

5

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

100%

预期性

6

高标准农田建设率

 90.00 %

预期性

7

耕地质量等级

平均提高0.5个等级

预期性

8

农田宜机化率

 95.00%

预期性

9

农田道路通达率

 95.00%

预期性

10

农田林网防护率

 92.00%

预期性

2. 具体目标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气、技、管9个方面目标。

。通过合理归并和平整土地,坡耕地田坎修筑,实现田块规模适度、集中连片、田面平整,耕作层厚度适宜,山地丘陵区梯田化率提高。

。通过培肥改良,实现土壤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酸碱平衡,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丰富,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和产出能力。

。通过加强田间灌排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实现旱涝保收。

。通过田间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机作业、生产物流要求。

。通过农田林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等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防御风沙灾害和防止水土流失能力。

。通过完善农田电网、配套相应的输配电设施,满足农田用电设施电力需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通过气象监测网络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布设和作业装备升级,实现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全覆盖,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强化气候资源利用及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能力,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

。通过工程措施与农艺技术、生物技术相结合,推广数字农业、良种良法、病虫害绿色防控、气象灾害防御与适用、节水节肥减药等技术,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上图入库和全程管理,落实建后管护主体和责任、管护资金,完善管护机制,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正常运行、高标准农田用途不改变、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七)规划重点任务

1. 工程建设任务

灌溉与排水:根据项目区需求,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包括新打机井,维修配套老井,新建提灌站、维修提灌站,新建、维修水工建筑物,新建衬砌渠道、维修渠道,开挖排水沟等。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75%以上,排涝暴雨重现期5年一遇,1-3天暴雨1-3天排除。

田间道路优化田间机耕路、生产路布局,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田间道路通达率达到95%以上,农田宜机化率达到95%以上。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沿主干道及支、斗级沟、渠两侧或单侧修建农田防护林网,林网主要栽植较大规格的国槐、刺槐、蜀桧、女贞等表现良好的乡土树种或常绿树种,具体选择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美丽乡村的需求,尊重当地农民的习惯。林网网格面积符合国家要求,农田林网防护比例达到92%以上。

农田输配电设施:铺设高压、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变配电设施,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农田高低压电力配套率达到100%

科技推广:提供技术培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新品种推广。重点推广应用小麦、玉米、大豆等新品种及优质、安全、生态栽培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农作物优良种子、农田节水灌溉、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推广普及率达到100%

2. 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任务

通过秸秆还田、深耕深松、施用有机肥、添加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生物活动强度,不断提高耕地地力,提升耕地质量。结合耕地质量监测点布局情况,每5万亩建设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长期定位监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 管理改革任务

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明晰设施设备产权,管护主体与管护资金到位,管护责任明确,监督监测机制运行有效。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运行管护。按照“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渠道共用”的原则,打破原有的服务组织机构框架,整合服务资源,以创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期管护职能。

(八)规划有效衔接

1. 与《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衔接

《安阳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示范,建成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大新品种培育力度,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2. 与《殷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衔接

《殷都区“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范围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农田灌排、机耕道路、农田林网、输配电等基础设施,增强耕地的持续稳产增产能力。力争每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1.5万亩,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每年增幅10%

3. 与《殷都区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意见》的衔接

《实施意见》要求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推进绿色农田建设示范,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加快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健全工程管护机制。到2025年全区建成(提升)20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4. 与国土、农业、水利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本规划充分与我区国土、农业、水利等相关规划进行衔接。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国土上耕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可按规定程序进行动态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与农业、水利等相关规划中的内容相协调,并充分结合灌区意见,与灌区衔接好,有利于提高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质量与成效。

七、建设内容与标准

(一)建设标准

依据《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综合考虑殷都区农业、水利、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方面,突出重点解决殷都区农田生产主要障碍因素,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1. 基本要求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质量、数量和生态并举,“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达到旱能浇、涝能排和宜机化的基本要求。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一般不超过8%,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主要工程使用年限一般不宜低于15年,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率应达到100%,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75%,节水灌溉率应达到100%,宜机化率不低于90%,作物生产能力应大于前三年平均水平,其中平原区年亩均粮食产能应大于1000kg

2. 工程建设标准

1)农田平整标准

农田平整需合理规划,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和平整度,满足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排水的需要。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不超过±5cm;采用喷、微灌时,田面高差应不超过15cm。田块宜机化率不低于90%,其中平原区应达到100%,山丘区应达到90%以上。

平原区以修筑条田为主,条田长度宜为200m~1000m,田块宽度宜为50m~300m,并宜为机械作业宽度的倍数;丘陵、山区以修筑梯田为主,并配套坡面防护设施,梯田田面长度宜平行等高线布置,长度宜为100m~200m,田面宽度应便于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水浇地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80cm以上,耕作层厚度应大于25cm

2)农田水利标准

灌溉工程包括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灌溉工程等。灌溉工程系统布置应科学合理。水源工程引提调蓄并举,多元互补,增强抗御灾害能力。井灌工程的井、泵、动力输变电设备和机井保护装置等配套率应达到100%。井灌区应尽量采用管道输水灌溉,井渠结合灌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暗管输配水,减少占地,利于机耕作业。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75%

1)水源工程:平原区推广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模式,山丘区推广“五小水利工程”拦蓄雨洪资源互为补充工程模式。高标准农田水源工程以小型水源工程为主,包括机电井、容量<10的塘堰坝、容量<2000m³的蓄水池、容量<100m³的窖池、流量<1m³/s的提水泵站、流量<1m³/s的渠道、流量<1m³/s的引水堰闸等。

2)输配水工程:包括首部、输配水管网及给水栓、输配水明渠及管控闸门等设施。井灌区首部工程主要是与机井保护装置集成的动力启动装置、水电计量装置、给水控制装置等,配套率应达到100%。输水管网包括地埋式、地面移动式管道及给水栓等。地埋管道埋深不宜低于70cm。给水栓宜采用标准化外观,内外部结构应防撞防震。渠灌区输配水斗、农明渠工程,斗口处应布设进水闸控和量测水设施,宜采用梯形、矩形、U形等工程型式。采用渠道输水的,渠道应全部进行防渗处理,排水渠道可采取生态型结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田间灌溉工程:采取农业节水增效措施,全面推广绿色灌溉模式,管灌、喷灌、微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工程覆盖面应达到100%。田间灌溉水利用率应达到90%以上。平原区灌区大力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适度规模化推广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丘陵山丘区因地制宜推广管灌、喷灌、微灌及集雨节灌模式。

排涝工程标准5a~10a一遇,其中水浇地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5a一遇,1d~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d~3d排至田面无积水。

渠系建筑物布置应与灌溉、排水系统、田间道路规划相协调。生产桥型宜采用板桥或石砌拱桥,桥长应与所跨沟渠宽度相适应,单跨不宜超过10m,桥宽宜与所连接道路的宽度相适应,不宜超过6m。两桥之间的距离宜大于200m,过路涵管间距宜大于100m

3)田间道路标准

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山区达到90%以上。机耕路路面宽度宜为4m~6m,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路面宽度可适当放宽。道路两侧视情况设置路肩,路肩宽度宜为30cm~50cm。机耕路宜采用硬化措施。生产路宜采用碎石、素土等材质,路面宽度不宜超过3m。采用混凝土路面时,应设置路基,路基高度应高于田面。在排水不畅地区和水田区,其值不应小于0.5m,其他地区不应小于0.3m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标准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要合理布局,与田块、沟渠、道路等工程相结合,与村庄环境相协调,受到有效防护的农田面积比例不低于90%。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农田林网林带植树品种及植树布置应符合《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17)规定。

在水土流失易发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提高水土保持和防洪能力。农田防洪标准按重现期10~20年一遇确定。

充分利用现有沟、塘、渠等,建设生态缓冲带、生态沟渠、地表径流积蓄与再利用设施,拦截和消纳农田退水和农村生活污水中各类污染物,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5)农田输配电标准

农田输配电工程布设应与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工程相结合,符合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相关标准,保证用电质量和安全。农田高低压电力配套率应达到100%

机井通电工程按照一井一线合理布置,配电线缆应采用地埋方式,地埋线缆敷设深度应大于70cm,且应充分考虑机械化作业要求。群井通电工程应根据高压变电设施位置高效布置,变压器与单井启动装置之间的线距宜选择350m~500m,个别偏远单井可适当延伸线距。灌排泵站、移动灌排机械作业灌区,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点对点专线布置。

6)科技措施标准

按照现代化农田建设的要求,以数字农田建设为导向,规划布置农田信息化管理、农田生产智能化、农田生产环境遥感监测、农田科技应用等科技措施。

农田信息化管理工程设计应与生产智能化工程、农田生产环境和耕地质量遥感监测工程及农田科技推广应用技术装备相融合。

农田生产智能化工程包括灌排、生产管理设施设备的集成化、调度控制自动化、管理应用智能化设施设备。农田灌排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用水计量信息自动采集运动传递系统建设应满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技术要求。

农田生产环境遥感监测工程包括高标准农田内建立的耕地质量监测和农田生产环境监测站点。农田生产环境监测包括农田生产气候监测、墒情监测、病虫草害监测、灌排水质监测等预警预报预防功能的农田信息化工程。耕地质量监测站点设计,宜每4万亩左右建设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

农田科技应用包括数字农田技术、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应用和农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农作物优良种子、农田节水灌溉、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推广普及率宜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和农机全程作业普及率应达到90%

3. 农田土壤质量提升标准

根据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规划,因地制宜通过综合措施提高耕地质量。通过2~3年的持续治理,达到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和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原区一般不低于15g/kg、山地丘陵区一般不低于12g/kg,土壤pH值一般保持在6.0~7.5,盐碱区土壤pH值不超过8.5,耕地质量等级平原区宜达到4等以上,山地丘陵区宜达到5等以上。

退化土壤治理应采取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酸化土壤改良后土壤pH值应保持在6.0以上。盐碱土壤治理后使土壤盐分含量保持在0.3%以下,pH值保持在8.5以下。

障碍土层改良主要通过机械深耕、深松、土壤调理等措施进行改良。深耕适用于犁底层、磐层、白浆层等改良,作业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宜为25cm~50cm。深松适用于改良各种具有磐层和白浆层的土壤,保持原土层基本不变,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作业深度一般应为25cm~35cm。若深度打破障碍磐层,作业深度可达35cm~50cm,具体按照磐层距地表深度定。应保持每隔3年深耕、深松一次。

土壤培肥主要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科学施用化肥等农艺和生物措施,使耕地基础地力保持或持续提高,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当地中值以上水平。高标准农田应持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二)建设内容

1. 工程建设

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机化、科技优”的标准要求,强化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项目实施后,可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构建完善的农田配套设施、高效的农业生产格局、优质的土壤种植基础,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全区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作出贡献。

农田平整:根据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平整土地。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等因素,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宽度和方向,适应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需要。平整时,要保护耕作层土壤,同时深翻深松土地,打破障碍层,增加有效土层厚度。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

灌排设施: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根据灌溉规模、地形条件、田间道路、耕作方式等要求,有序实施水源、输水、喷灌、微灌、排水、渠系建筑物、泵站等设施建设工程。合理配置各级输配水渠道,因地制宜选择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配套实用易行的计量设施,更新改造灌溉排水涵闸、泵站,疏浚排水沟系。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排涝设计标准和灌溉水利用系数。

田间道路: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产、兼顾生活”的原则,在田、水、林、电、村规划基础上,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合理确定路网密度,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配套建设农机下地坡道、桥涵、错车道等附属设施,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建成后,田间道路能够全部直接通达,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以生态脆弱农田保护为重点,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根据防护需要,新建、修复农田防护林网,主要道路、沟、渠两侧应适时、适地、选择合适的树种设置农田防护林带、生态缓冲带及生态沟渠,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水平。在水土流失易发地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河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

农田输配电:确保输配电设施安全、低耗、高效运行,对适合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配套建成后,农田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水平将得到提高。

科技措施: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目标,大力引进和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良种规模化种植水平;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基础条件,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等;集成推广应用作物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病虫害安全高效防控技术、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关键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大力推广高性能植保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和指导农民进行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技术到位率。

2. 土壤改良

根据区域内耕地质量状况,采用农艺、生物等各类措施,对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后的耕地针对性地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加快耕地地力提升。通过秸秆还田、深耕深松、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使高标准农田地力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定期检测土壤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等,因地施策,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推广保护性耕作、土壤轮耕等技术,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

3. 后期管护

全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统一上图入库,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国家标准,在项目实施前后及时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建管并重的要求,“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组织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长效运行机制,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适时建立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基金,鼓励引入现代化农田物业管理机制。完善项目监测监管系统,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动态变化情况。

八、分区规划与建设任务

(一)分区布局

根据殷都区气候、地形地貌、水源、地质、土地利用条件等因素,结合殷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情况,将殷都区划分为2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片区。

1. 东部平原区

东部平原区位于境内东部地势较平缓地带,主要包括安丰乡、洪河屯乡、西郊乡、曲沟镇及北蒙街道办事处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

该区域是的主要经济发展区,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该区域的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该区域耕地立地条件较好,土壤较肥沃,耕地质量等级以中上等为主,是殷都区的粮食高产示范区,需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2. 浅山丘陵区

浅山丘陵区位于境内的西北部海拔较高的地带,主要包括水冶镇、许家沟乡、伦掌镇、铜冶镇、都里镇、磊口乡6个乡镇。

该区域耕地立地条件一般,土壤养分处于中下等水平,耕地质量等级以中等偏下为主。本次高标准农田规划实施以土地整治为主,进一步提高该区域的耕地质量,增加殷都区的耕地数量,同时强化灌排系统的建设,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

(二)建设任务

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责任单位为殷都区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2020年度各乡镇的耕地面积,统筹考虑耕地利用现状、水资源条件、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两区面积以及“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按照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相对平衡、注重实效的原则,科学确定各乡(镇、街道)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2021-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4.5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8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32万亩。其中,2021-2025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1.9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9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9万亩;2026-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6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1.81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3万亩。


8-1  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规划表

任务

 

 

乡镇

2021-2025

2026-2030

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合计

11.90

1.99

1.99

2.62

11.81

3.33

北蒙街道办事处

0.51



0.23



西郊乡

0.11



0.56



水冶镇

1.50




2.72


铜冶镇

2.55



0.21



曲沟镇

1.11



0.25

0.84

1.09

伦掌镇


0.21

0.21


1.60


都里镇

0.21

1.78

1.78




磊口乡

2.11



0.22



许家沟乡

1.64



0.83



安丰乡

1.62



0.13

3.10


洪河屯乡

0.54



0.19

3.55

2.24

九、投资测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本次规划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投资测算:2021-2023年按现有投资标准计算,2024年按2500/亩估算,2025年按3000/亩估算,2026-2030年暂按3000/亩估算。按照此标准估算,规划期(2021-2030年)内,殷都区高标准农田总投资为65534万元,其中2021-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为22244万元,2026-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为43290万元。各乡(镇、街道)投资估算如下:

9-1  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估算表(2021-2025年)

   投资

乡镇

分年度投资计划(万元)

总投资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合计

22244.00

1650.00

8640.00

10279.00

1675.00

0.00

北蒙街道办事处

765



765



西郊乡

176


176




水冶镇

3003


1328


1675


铜冶镇

3842


272

3570



曲沟镇

1776


1776




伦掌镇

336



336



都里镇

3184


336

2848



磊口乡

3165

1650


1515



许家沟乡

2541


1296

1245



安丰乡

2592


2592




洪河屯乡

864


864




 

9-2  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估算表(2026-2030年)

投资

乡镇

分年度投资计划(万元)

总投资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合计

43290.00

7170.00

7410.00

5760.00

12990.00

9960.00

北蒙街道办事处

690




690


西郊乡

1680




1680


水冶镇

8160


4920


3240


铜冶镇

630




630


曲沟镇

3270

3270





伦掌镇

4800



4800



都里镇







磊口乡

660





660

许家沟乡

2490


2490




安丰乡

9690



390


9300

洪河屯乡

11220

3900


570

6750


(二)资金筹措

依据《农田建设管理实施办法》、《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豫财农水202026号)等文件要求,考虑到省地方财政承受能力、投资支持政策等,本规划按照中央财政支持70%,省财政支持20%,市、县(区)配套10%的比例进行资金筹措。

规划十四五”(2021-2025年)期间,建设投资为22244.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570.8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4448.80万元,省辖市财政配套1112.20万元,区财政配套1112.20万元。

规划”(2026-2030年)期间,建设投资为4329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303.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8658.00万元,省辖市财政配套2164.50万元,区财政配套2164.50万元。


9-3  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期间资金筹措表

乡镇名称

资金筹措(万元)

总投资

其中中央财政

其中省级财政

其中省辖市财政

其中县级财政

合计

22244.00

15570.80

4448.80

1112.20

1112.20

北蒙街道办事处

765.00

535.50

153.00

38.25

38.25

西郊乡

176.00

123.20

35.20

8.80

8.80

水冶镇

3003.00

2102.10

600.60

150.15

150.15

铜冶镇

3842.00

2689.40

768.40

192.10

192.10

曲沟镇

1776.00

1243.20

355.20

88.80

88.80

伦掌镇

336.00

235.20

67.20

16.80

16.80

都里镇

3184.00

2228.80

636.80

159.20

159.20

磊口乡

3165.00

2215.50

633.00

158.25

158.25

许家沟乡

2541.00

1778.70

508.20

127.05

127.05

安丰乡

2592.00

1814.40

518.40

129.60

129.60

洪河屯乡

864.00

604.80

172.80

43.20

43.20

 

9-4  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五五”期间资金筹措表

乡镇名称

资金筹措(万元)

总投资

其中中央财政

其中省级财政

其中省辖市财政

其中县级财政

合计

43290.00

30303.00

8658.00

2164.50

2164.50

北蒙街道办事处

690.00

483.00

138.00

34.50

34.50

西郊乡

1680.00

1176.00

336.00

84.00

84.00

水冶镇

8160.00

5712.00

1632.00

408.00

408.00

铜冶镇

630.00

441.00

126.00

31.50

31.50

曲沟镇

3270.00

2289.00

654.00

163.50

163.50

伦掌镇

4800.00

3360.00

960.00

240.00

240.00

都里镇

0.00

0.00

0.00

0.00

0.00

磊口乡

660.00

462.00

132.00

33.00

33.00

许家沟乡

2490.00

1743.00

498.00

124.50

124.50

安丰乡

9690.00

6783.00

1938.00

484.50

484.50

洪河屯乡

11220.00

7854.00

2244.00

561.00

561.00

十、建设管理和后续管护

(一)强化质量管理

完善事前审批。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详细规划时,应尽量避开文物单位保护范围,尤其是殷墟、固岸墓地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应对文物影响最小化。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建设作业的,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提前办理相关文物报批手续,且经批准同意。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中涉及需动用矿产资源的,实施前需向区矿产资源中心提供项目实施方案、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方案及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区矿产资源中心对涉矿项目论证(必要时聘请地质矿产类专家论证)后,经区政府常委会研究同意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的涉矿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严控建设质量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合理规划建设布局科学设计建设内容统一组织项目实施。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落实工程质量管理责任确保建设质量。

开展质量评价。依托布设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跟踪监测土壤理化性状、区域性特征等指标。按照《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国家标准在建设前后分别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评价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水平逐步实现“建设一片、调查一片、评价一片”。

加强社会监督。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及时公开项目建设相关信息在项目区设立统一规范的公示标牌和标志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二)统一上图入库

完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做好相关信息系统的对接移交和数据共享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全面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数据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实施、验收、使用等各阶段信息及时上图入库,为上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加强动态监管。综合运用航空航天遥感、卫星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移动通信、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全面的监测监管体系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

强化信息共享。落实有关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要求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农田建设、保护、利用信息的互通共享为农田建设管理和保护利用提供决策支撑。

(三)规范竣工验收

明确验收程序。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农业农村部门根据现行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和监督抽查验收结果逐级上报。对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统一格式的竣工验收合格证书。

规范项目归档。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照高标准农田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做好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存档工作。

做好工程移交。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交付利用手续做好登记造册明确工程设施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需要变更权属的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发证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权属清晰。

(四)加强后续管护

明确管护责任高标准农田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工程建后管护。坚持建管并重,注重源头预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专业管护人员、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以及保险公司等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和“区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建后管理机制,层层压实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责任,实现五有三确保,即: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有主体、有人员、有资金、有标准、有考核,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纳入管护范围,确保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定期维护,确保发挥长久效益。

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后工程设施管护负总责,明确管护主体、管护内容、管护要求,落实管护责任,将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农业农村局负责对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进行监督管理,协调解决管护过程中存在问题。

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负直接管理责任,负责辖区内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工作的日常检查,督促各行政村建立管护组织,明晰管护职责,整理、汇总、上报村级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情况。

项目区所在村的村民委员会负具体管护责任,负责组织辖区内高标准农田建后的管护工作;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建立工程设施管护档案等。

已规模流转的高标准农田,取得土地经营权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管护实施主体,必须接受和服从村民委员会或用水协会的监督,不得擅自变更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的用途和服务范围。未流转的高标准农田,所在村委会为管护实施主体。

各管护主体要认真落实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加强宣传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积极引导村民珍惜爱护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所有村民都有维护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损害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的行为。

落实管护经费。高标准农田工程建后管护资金主要来源为县(区)级财政预算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结转结余资金、村集体经济收益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灌溉用水收费等。村级组织可通过提取公益金、村民一事一议等筹措管护资金。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经费合理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

创新管护模式。构建以级统一管理,分类施策的经营管理机制,解决分散经营管理方式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无钱管等管理不规范的突出问题。推广建管养一体化(EPC+O)、政府购买服务、受托管理等专业化物业化运行管理新模式。

(五)严格保护利用

强化用途管制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严格耕地占用审批,新增道路、水渠等工程尽量避免占用耕地,如必须占用的,要完成落实进出平衡后方可实施项目;经依法批准占用高标准农田的要及时补充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加强农田保护。推行合理耕作制度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加强后续培肥防止地力下降确保可持续利用。对水毁等自然损毁的高标准农田要纳入年度建设任务及时进行修复或补充。严禁将不达标污水排入农田严禁将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倾倒、排放、存放到农田。

坚持良田粮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和农民种粮激励政策压实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稳定粮食生产责任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引导高标准农田集中用于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引导作物一年两熟以上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至少生产一季粮食种植非粮作物的要在一季后能够恢复粮食生产。

十一、预期效果

(一)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收益。规划2021-203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4.52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3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80万亩,预测年新增粮食产值6370万元,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533万元,新增产值合计6903万元。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年除涝减灾效益约900万元。项目实施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10%以上,节约水量974m3,年节水节能效益约190万元。按照高标准农田的规范措施进行管理、生产,大大改善项目区农机耕作条件,提高耕作效率,进一步实行机械化耕作节约劳力成本,且节肥、节药,年节本效益670万元。项目建成后,节水、节能、节肥、节药、节劳效果显著,通过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二)社会效益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潜力,促进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全区高标准农田规模进一步扩大,占比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有所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完善,能够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形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粮田。配套设施完善后,特色农业将得到更快、更好发展,农产品品类增加,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对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有效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型升级,加快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农田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提升耕地质量得以提升,项目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减轻农民的负担,减少争水矛盾和纠纷;同时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区群众致富提供了有利条件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项目建成后,新增受益农户9万余户,新增受益农民25.6万余人。

(三)生态效益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升农田生态功能,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有效提高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通过衬砌渠道、配套田间水利工程、新建泵站,推广低压管道灌溉等措施,可加快流速、减少渗漏、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效率;通过农田防护林建设,可涵养水分,减少蒸发、蒸腾。规划实施后,项目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提高10%以上,亩均节水率10%以上,缓解农业发展的水土资源约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亩均节药、节肥率均在10%以上,可有效提高农药化肥利用效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酸化、土壤潜育化、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保持耕地土壤健康,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提升农田生态功能。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可增强农田水土保持能力、改善小气候、防风固沙、增加林木蓄积量,优化农村田园景观,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绿色屏障。

十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领导,应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建议成立“殷都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农业的副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他相关单位为主要成员,加强组织领导,并且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列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内容,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强化队伍建设。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落实机构改革要求,根据农田建设工作需要,健全农田建设工作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分工明确、层次清晰、上下衔接的人才队伍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强化业务培训交流,提升农田建设管理水平。

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工作协调机制,项目管理单位农业农村局应主动与发改、财政、林业、电力、自然资源、矿管、文广体旅、审计等部门及有关乡镇联系,通报项目进展情况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加强协调,充分沟通,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形成合力,并明确、细化项目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规划引领

编制规划方案编制区级建设规划方案。在全面摸清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等底数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本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将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地块明确时序安排。

做好规划衔接。在建设目标、任务、布局以及重大项目安排上要结合本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充分做好与水资源利用等相关规划衔接。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粮食保障要求等因素科学开展水资源论证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明确建设的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

开展规划评估。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采用自评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规划目标、建设任务、重点工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客观评价规划实施进展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剖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

(三)加强资金保障

加强政府投入保障。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优化支出结构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事项按规定及时落实地方资金压实地方投入责任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标准和成本变化切实保障地方政府投入。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整合使用土地出让收入中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在国家确定的投资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标准。

完善多元化筹资机制。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完善银企担合作机制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有序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要重点支持符合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投劳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营管理。

统筹整合资金。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机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推进集中连片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制定整合资金使用方案统筹使用和有序投入各类相关资金将任务和资金落实到地块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四)加大科技支撑

加强技术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化基础数据研究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永久基本农田调查、土壤普查、耕地地力调查等基础研究和更新工作。要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数据库,便于对项目的立项、实施等方面做到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对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提升、农田信息化监管等关键技术问题的攻关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创新机制。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农田建设领域内各类建设主体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农业科技人员激励创新政策,夯实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建设一批长期定位监测点、数据分析等创新平台,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优化研发资金投入机制。

开展科技示范。大力引进和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实用工程与装备技术,加强农田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的应用。开展生态绿色农田、数字农田和土壤盐碱化、酸化、退化及工程性缺水等专项建设示范,引领相同类型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

(五)严格监督考核

强化激励考核。建立健全“定期调度、分析研判、通报约谈、奖优罚劣”的任务落实机制加强项目日常监管和跟踪指导强化质量管理提升建设成效。按照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要求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制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对完成任务好的予以倾斜支持对未完成任务的进行约谈处罚。

动员群众参与。构建群众监督参与机制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广泛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形成共同监督、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耕地所有者、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建设和管护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做好风险防控。树立良好作风强化廉政建设,严肃工作纪律推进项目建设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切实防范农田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加强工作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严格跟踪问责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对应解读:《殷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政策解读


责任编辑:李云